近日,广东珠海高新某大学学生小美(化名)在准备午休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竟然冒充“公检法”向小美索要银行卡敏感信息,幸亏小美看到贴在宿舍门后的“反诈”宣传单,并想起前几天高新区公安民警来学校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内容,及时向学校保卫处打电话,在经保卫处和驻校社区民警了解后,确定对方为电信诈骗分子,避免了财产损失。
假警察忽悠小美网上进行报案
2小时紧张而又严肃的“审讯”
4月15日13:17时,一位自称是郑州市物证处的“李警官”打电话过来,语气严肃通知小美卷入一件国家二级保密案件。“李警官”首先讲了一堆法律知识混淆视听,接着陈述了所谓的案件内容。有人利用小美的身份证办理了护照,于2021年3月25日乘坐越南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并且非法滞留哈尔滨。“李警官”表示,小美需要立刻去哈尔滨当地公安局进行报案,或者也可以网上进行报案,这样就免去飞往哈尔滨的行程。但如果不报案就可能受到刑事处罚,甚至要坐牢,后果很严重。不明真相的小美当时被吓懵了,也就答应了“李警官”提出的要求。之后,李警官先是详细地向小美讲解应该如何报案,并且给了公文号和护照号,再表示会为小美将电话转接到哈尔滨市公安局(简称“市局”),在报完案后需要小美的报案回执单。
当电话转到了“市局”时,“市局”一个自称叫王佳的“警官”接听了小美的电话。“”王警官”先让小美加了一个QQ联系方式,小美来不及多想,马上就添加了,这时QQ窗口立刻弹出来刚才所添加号码的视频电话。小美在接听以后,发现对方是一名身穿警服的男子,男子给小美看了他的警察证并自称“张警官”。之后“张警官”还要求小美下载“腾讯会议”,并给了会议号。小美在加入后就被通知一切都需要录音,甚至被要求进行屏幕共享,关闭微信,并拦截一切通话(如图1)。“张警官”对小美持续了近2个小时的“审讯”,气氛紧张而又严肃。
“逮捕令”竟然出现在APP上
千方百计索要银行卡敏感信息
在这期间,有点慌张的小美不自觉听从“张警官”的话,下载了“搜狗浏览器”和登录最高人民法院网址(156.XXX.XX.176)。自称“张警官”表示,现在公安、银监会和网络警察三方将联合检查小美的手机里是否在近三年内与犯罪嫌疑人“李燕”联系,需要下载一个“安全防护”APP,但小美的手机在下载这个APP的时候被系统拦截了下来,显示带有木马病毒。但根据“张警官”的一步步指导,在“安全防护”APP中,小美看到了上面有自己的“逮捕令”(如图2)。而且里面牵扯到了所谓的“保密协议”,如若违反了后果很严重。例如,处以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拘役并处罚金50万。这位“张警官”也一直在打听小美的相关家庭信息。
在“张警官”审问之后,又换成了“张警官”的领导王伟“王队长”为小美做笔录。“张警官”让小美找一个安静相对封闭的地方进行视频联系,说这样便于保护个人谈话内容不被别人听到。当小美表示她就一个人在宿舍里,“王队长”就马上持续询问关于小美银行卡的详细信息,具体到银行卡的数量,里面有多少存款。而在“安全防护”APP里面有一个页面是进行银行卡敏感信息填写,包括:卡号、开户名、银行卡信息等等。
高新分局“反诈”宣传到位
一张宣传单提醒是诈骗套路
小美被“王队长”这么持续而严肃的询问时,着急的坐不住了,结果起来一转身看到了贴在门后的“反诈”宣传单,她无意识的看到了“公检法”三个字,再仔细一看,上面有一条这么写着:“凡是自称公检法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这时,正在电话视频中的“王队长”要求小美立刻将银行卡上的钱转到公安机关的安全账户上。小美脑子一下子好像被人拍了一下,清醒过来了,又想到前几天高新区公安民警过来学校宣传过防范电信诈骗的事情,其中就讲到有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套路。这下子,小美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上当受骗了,马上给电话视频中的“王队长”推拖有事就先挂了,然后给学校保卫处打电话。经保卫处和驻校社区民警了解后,马上确定这是一起诈骗事件,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视频询问当事人,也不会通过电话视频办理案件。最后小美摸了摸胸口长吁一口气说,“还好没转钱,否则就真给骗走我的生活费了。”
警方提醒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面对未知来电一定要响起警铃,及时报警!!高新警方提醒如何识别公检法诈骗。骗子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改过的电话号码或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被害人联系,并且经常会出现传票/通缉/洗钱/走私/贩毒/身份被冒用犯罪等“摊上大事儿”的关键词。骗子自称警察、检察官、法官等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或“帮助转接”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并且很“关注”被害人的钱、财产情况,要求被害人安装用途不明的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短信验证码等繁琐的配合工作。
如何区分真假“公检法“?
真正的“公检法“机关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你在网上填信息、下载APP、提供短信验证码、转账、扫码付款。真正的“公检法”机关是有能力对你是否涉案进行充分认定,有能力线下直接找到你本人了解情况,没有必要对你进行各种繁琐的线上或远程”自证清白“和“安全检查”。碰到这些情况应该直接挂掉对方电话,然后自己拨打110核实对方身份和自己是否“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