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 第九天 我们是“蓝衣蒙面大侠”
今天,荆州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一下子气温陡降,开窗瞬间,寒气扑面,不禁让人有些瑟瑟发抖。可能是天气原因,膝关节有点肿胀发酸,隐隐约约的疼痛让人难受。
这几天过得很充实,每天就是医院和驻地酒店两点一线奔波着。不同的时间点班次,也让我体会到了荆州白天和黑夜同样的寂静,也让我对荆州人民在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众志成城的坚守精神表示感动。今天上的班次是从晚上八点二十上到凌晨两点二十,为确保安全,荆州当地政府驻扎在酒店的保障组的宋姐和张帅哥还安排了值班的两位警察蜀黍凌晨三点钟在医院门口接我下班。经过这几天的不断磨合,现在我对工作流程和病区的环境也比以前更加熟悉,跟病人的沟通也更加通畅。一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颇有点象武侠片中的“蓝衣蒙面大侠”。每次接班后我和搭班同事都会对整个病区的所有病人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每位病人的病情和护理重点,然后进行详细的分工,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在当天及时有效的实施。
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守护健康是我们的职责所责。既然号称“蓝衣蒙面大侠”,那就要“疫”无反顾,冲锋在前。今天一接班,就听到2床王大叔一直在干咳,十几分就咳一轮,交班同事说王大叔从入病区起干咳就没停过,医生已查看过了,也给了相应的对症治疗,疗效还在观察中。我听他咳的厉害,就赶紧过去床边查看,了解他有无按时口服药物。虽然平时医生告诉我们要放慢步伐,才可以减少胸闷气促和恶心感,但是人往往一走在病区的走廊上就忘了,总想快点走到病床前。我在王大叔的药篮里发现了一瓶阿斯美胶囊,是可以镇咳平喘的,由于自早年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上班,十分清楚这药的疗效,于是赶紧询问王大叔有无按时服药。王大叔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上一班护士已倒好开水让他服药,由于自己嫌水热,想等开水凉一些再服药,结果一等就忘了。为了用药安全,我立即和当班组长王巧再次查对患者医嘱,然后协助他服完药。此后的一个小时,患者咳嗽症状明显较前好转,我再次过去查看时,王大叔连连道谢!王大爷今年54岁了,学机械出身,文化程度较高,时常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不大配合治疗。我把阿斯美胶囊这一瓶药放到他床头柜上,贴上标签,用大头笔写好剂量用法,告诉他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才能缓解咳嗽症状,早日康复出院。除了王大叔外,在重症二区里,还有几个年岁较大的新冠肺炎患者,这些高龄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上病情重,活动耐力差,常常一个简单的翻身对他们来说都异常困难。我们当班医护人员除了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实施外,还要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做好人文关怀。有些患者在被隔离后,情绪很不稳定,心情难免有些烦躁、焦虑和不安,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多一句问候,多一句关心,哪怕多一句家常,都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欣慰。虽然每天工作很苦很累,但只要看到他们的开心笑容,能有力气吃饭,能和我们聊上几句,就是对我们的辛苦付出最大的慰藉!
每天下班回到驻地酒店,打开手机是最温暖的时刻,全是来自领导、同事、朋友的问候:“林莉,怎么样了,有困难记得和我们说”“莉姐保护好自己,加油”“莉姐累吗,吃得好吗”还有我的家里人……每每看见他们的信息,都会让我感动满满、热泪盈眶。我为自己是珠海市人员医院这个温暖大家庭一员而感到骄傲、幸福。
虽远在异乡,身处一线,但我并不孤单,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凝聚着团队的力量!我非常感谢我的战友们,虽然我们来自珠海不同的医院,但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亲如一家人,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眼神或很少的话语就能心领神会,相互配合默契。在这里于向荣和张艳军两位医生就是我们的大家长,给我们每个人关心和照顾;队员之间就像亲人,每当有人遇到问题时总会有一双双援手伸出;每次进入隔离病房之前,队员之间都会相互检查,每个细节都做的不允许有半点瑕疵。负责院感的老师也会严格监督,确保我们进入病区时防护装备穿着符合要求,无外露部分。严谨就是关爱,在病区工作,做好一切防护对医护人员至关重要。然而,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和防护面屏在病区工作,最难克服的就是呼吸问题,常常感到呼吸困难。我的经验是保持平稳缓慢的呼吸,将吸气和呼气时间均延长,这样有利于调整心态和保持平稳的呼吸状态。由于在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是不能脱掉防护服去喝水和上厕所的,所以如果在上班前能够吃一些巧克力或含服几片花旗参片的话,也是可以提神和保持体力的。
战斗还在继续,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17年前,我们能够战胜非典;17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能在党的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很自豪此刻能成为一名“蓝衣蒙面大侠”,虽没有盖世武功,但我愿为荆州的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如果说岁月静好是我们的理想,我愿意为这个理想而负重前行!
撰文:林莉 珠海市人民医院 图片由投稿方提供
(文图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