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澳岛青澳湾
碧波翻涌间激荡着竞技热潮
11月13日至16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冲浪正式赛在此开赛
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赛事举办地
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
构建起全链路、数字化、多层次的
电力保障体系
用可靠电能
为这场“出圈”海外的体育盛会筑牢支撑
![]()
全链路排查+立体巡检
夯实供电安全基石
凌晨5点,在主供赛事场馆的110千伏变电站内,变电运行人员已在后台监控系统前就位,有序排查设备状态和报文信息。“异常报文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故障,让设备排查更高效。”汕头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柔直巡维中心站副站长曾建兴说。赛事期间,该所将对保电变电站开展近50次的特巡特维。
针对赛事供电场所“点多面散”及海风盐雾侵蚀等挑战,汕头供电局自3月便起启动专项筹备,主动对接赛事组委会,结合青澳湾临时场馆特性量身定制保供电方案。
![]()
“我们为赛事指挥中心、信息技术设备间等关键区域编制‘一户一册’保电档案,完成保供电场所‘一线一册’及‘三图一表’——直供设备路径图、保护定值配置图、缺陷隐患情况图和设备责任分工表,实现‘图实一致、责任到人’。”汕头南澳供电局生产计划部经理郑琼奕介绍,这套“电力户籍”体系让保电责任精准落地。
![]()
隐患排查中,配电保供电团队采用“人工+无人机”协同巡检机制,对涉赛的10千伏雄青线等线路开展多轮精细化巡查。针对海岸设备易受盐雾侵蚀的痛点,巡检人员重点检测电缆接头密封性、绝缘子污秽度,用“探针式”排查扫清隐患。输电保供电环节同样精准布防,汕头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建立专项保电线路档案,融合无人机、在线监控与人工巡检,构建“空中+地面+线上”防线,实时掌控设备状态。
数字赋能+多重保障
织密赛事供电网络
在汕头南澳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巨大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线路负荷、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构成赛事供电的“智慧大脑”。这套数字化保电系统实现对涉赛线路设备的多维度、全天候智能监控。“负荷数据第一时间同步至各供电所,我们可快速调整负荷分配、启动应急措施,确保用电高峰设备稳定运行。”汕头南澳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副经理林镛表示,数字化手段让电网调度“耳聪目明”。
![]()
为打造“多重保障”体系,赛场周边部署应急发电车和UPS电源车,确保突发情况下供电“零闪动”。“我们以‘单回路市电+应急发电车+UPS电源车’三重保障,覆盖赛事场所、交通枢纽、接待酒店等区域,单日出动现场值守人员超300人次。”现场保供电工作负责人张劼毅介绍,值守人员每日24小时在岗,确保主供电源异常时能快速切换,保障赛事直播、计分系统等关键负荷不间断运行。
“海岛轻骑”党员服务队更以高频次巡检筑牢最后防线——每半小时开展一次设备巡视及负荷测试,每小时进行一次设备测温,用精准防控确保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三个世界第一”技术起源
绿电为赛事蓄能
为让冲浪赛事全程浸润“绿色”,早在2020年起,三项“世界第一”技术便在南澳岛研发落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160千伏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示范工程这三大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标杆。正是这套系统,构建起海岛独特的绿色能源输送格局。
“技术落地的底气,来自南澳岛三十余年的风电积淀。”汕头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柔直巡维中心站负责人魏明介绍,这座海岛早在1987年就投运了第一台风电机组,而汕头海域每秒9至10米的风速、近4000小时的年有效利用小时数,让这里成为优质海上风电场。
![]()
依托成熟的绿电基础与领先技术,南澳岛每年可向大陆输送清洁风能1.6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9万吨。这些绿色电能不仅能足额保障冲浪赛事全周期需求,富余电量还可反哺汕头陆地电网。在赛事主供电源110千伏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正精准值守在10千伏线路开关柜前,“它实现了远距离在线巡视,赛事期间会加密周期,确保设备零隐患。”魏明指着忙碌的机器人补充道。
![]()
这场以海风为伴、浪花为邻的坚守,不仅保障了赛事每一次精准计分、每一秒直播传输,汕头供电局更用可靠电力为南澳岛擦亮了“体育+海岛”的特色名片,让绿色能源与体育激情在南海之滨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