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加强对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探讨概念课的教学策略方法。近日,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濠江区教师发展中心省级教研项目在汕头市达濠第三中学举行两节七年级数学学科市级公开课,分别由汕头市达濠第三中学郑佩娟老师和汕头金中南滨学校罗雯慧老师接力执教。
一、汕头市达濠第三中学郑佩娟老师的公开课
当港珠澳大桥的钢箱梁、桥塔与数学课堂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区七年级数学教师郑佩娟以2024人教版教材《4.1整式 第1课时 单项式》为依托,打造了一堂“情境化+游戏化”的趣味课堂,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感、可探、可用。
![]()
情境导入:从“工程师视角”叩开数学之门
课堂伊始,一段港珠澳大桥的震撼视频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师随即聚焦钢箱梁、桥塔底座、防撞护栏等构件,抛出三个“工程师任务”,从宏观工程到微观计算,学生化身“小小工程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出8a、x?、2000y等代数式,为单项式概念的生成埋下伏笔。
概念建构:在探究中吃透“系数与次数”
“8a、x?、2000y和0.9p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数或字母的积”这一核心特征,顺势给出单项式定义。通过正反例辨析,学生精准把握概念边界;再以例子自主探究“数字因数”和“字母指数和”,最终吃透“系数”与“次数”的定义,解决等易混淆问题。
趣味实践:在“小组挑战赛”中巩固新知
“4人一组,写单项式、考系数和次数!”课堂中的游戏环节让氛围瞬间升温。各组代表上台板书单项式,随机指定其他小组成员答题,不仅检验了知识掌握程度,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原本枯燥的概念练习变成了一场紧张有趣的“数学闯关”。
学以致用:让单项式“走进生活”
从三角形面积、长方体体积,到冬奥会邮票总价、国旗面积,教师设计的例题覆盖了几何、生活、社会等多个领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单项式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更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数学语言”。
当堂练习中的开放性问题,更是让学生跳出机械记忆,真正做到了对概念的灵活运用。
课堂回响: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思维升级
“从港珠澳大桥到邮票价格,数学无处不在!”课堂结尾,教师的升华让学生豁然开朗。这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单项式的概念,更让他们学会了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应用”三大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汕头金中南滨学校罗雯慧老师的公开课
当“寻宝游戏”遇上数学课堂,当“独孤信印章”化身解题素材——我区金中南滨学校罗雯慧老师的《4.1整式 第2课时 多项式及整式》课堂,用“情境+游戏+生活”的三重设计,让七年级数学概念课既“有料”又“有趣”。
![]()
课堂开场:从“旧知”自然生长出“新知”
“这些式子哪些是单项式?剩下的为什么不是?”课堂以一组代数式辨析切入,既巩固了单项式的旧知,又让学生在“找不同”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丝滑又自然,学生的探究欲直接拉满!
概念探究:在“互动游戏”里吃透核心要点
“同桌讨论: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观察式子→归纳定义→游戏比拼”,罗老师把多项式的概念学习变成了一场“思维闯关”。连“易错点”都被设计成了游戏环节,学生在互动中直接把“易混点”变成了“得分点”。
学以致用:让数学走进“生活与文化”
这堂课的例题,藏着满满的巧思:用多项式表示长方形周长,是课本知识的基础应用;计算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让数学对接生活场景;解析独孤信多面体印章的表面积,更是把数学和文化遗产巧妙结合!
当抽象的代数式变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学生终于懂了:“原来多项式不止在课本里,还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收尾彩蛋:知识+情感的双重升华
“没有单项式拼不成多项式,没有个人聚不成班级。” 课堂小结时,罗老师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关系”延伸到集体意识:每个人都是集体里的“单项式”,只有凝聚起来,才能成为更有力量的“多项式”。知识学习之外,更传递了成长的温度。
课后作业更是惊喜——以“校内寻宝”为主题,学生要通过解多项式题目解锁藏宝线索,枯燥的练习秒变“趣味冒险”,连写作业都成了期待!
这堂《多项式及整式》课,不止教会了学生知识点,更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师正以这样“生活化、游戏化、有温度”的活力课堂,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里生根发芽。
接下来,区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利用多方面力量深耕活力课堂,以生活化、趣味化的情景化教学设计,让数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真实生活,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活力课堂中真正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