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了《汕头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濠江区的“达濠米塑技艺”1个传统美术项目和“八记双拼粽子制作技艺”、“达濠墨斗丸制作技艺”2个传统技艺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濠江区共有市级项目22项。
达濠米塑技艺
达濠米塑技艺与北方的面塑艺术一脉相承,技艺包含雕塑、绘画、民俗、造型等多种艺术成分。其制作过程是采用大米粉、糯米粉和面粉、糖为原料,蒸制成年糕状,用手工揉、捏、压、戳、滚、碾、切、剪等手法,捏制成各种瓜果、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戏剧人物的塑胚,晾干后用植物色素或水粉颜料进行彩绘,挂干上油、配剪纸或其他饰品装饰等。
达濠米塑技艺由达濠“老和和”粿店创始人黄崇镇,于清光绪年间始创,传承至今已有五代人120多年。年过70的黄仁川是达濠米塑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从事米塑技艺已50多年。其手工制作的米塑技艺精湛、形象逼真、人物神韵独具,深受顾客喜爱。
八记双拼粽子制作技艺
与中华粽子文化一脉相承的“八记双拼粽子制作技艺”,经丁建伟家族四代人140多年的相袭,在环境气候宜人的汕头市濠江区落地生根。“八记双拼粽子”以咸甜兼具、肥而不腻、风味独特,形状小巧别致而闻名。其用料精选优质的糯米、猪肉、蛋黄、桔饼 、香菇、虾米、莲子、豆沙等,依古法比例搭配。其制作技艺由“加工烹制食材”“制作咸甜双味馅料”“包制粽子”“蒸煮粽子”“速冻包装”五道工序构成。粽子在现代规模化生产过程,除蒸煮、速冻、包装环节外,其余仍保留传统原生态的手工制作。该技艺显现出鲜明的地方性、古法烹制特色、活态传承性特征。
达濠墨斗丸制作技艺
达濠墨斗丸,作为汕头市濠江区独有的美食特产,与达濠鱼丸一同闻名遐迩。这一独特的制作技艺由汕头市蒂蒂香食品有限公司林氏家族祖先首创,历经百余年的持续改良与传承,已在潮汕沿海城乡广泛传播。墨斗丸制作过程独具特色,将新鲜墨斗鱼去除头部和内脏背骨,取胴体鱼肉切碎,以铁棍锤打成肉糜,加入蛋清、盐水和淀粉揉打,再适量添加马蹄、白猪肉丁和少许红辣椒,手工捏制成丸,猛火煮熟后降温晾凉存放,食用时再次煮熟。鲜甜香脆的墨斗丸是潮菜海鲜汤类中的上品,其古老的手工技艺至今机器难以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