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金灶镇工作队自去年7月进驻金灶镇以来,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立足镇域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促进农业产业提升和“红+绿+N”融合发展思路,精准发力果品特色产业,助推金灶镇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7月14日上午,在金灶镇果品交易中心,驻金灶镇工作队正与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探讨关于如何依托果品交易中心发展深加工产业及升级订单农业2.0模式等内容。
第二批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金灶镇工作队队长林泽丹表示:“我们从去年的7月31号进驻,对全镇的63个自然村进行全面细致调研,发现了这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人才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原来深加工方面的短板、基础设施、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中的短板或者一些缺位,所以我们就围绕这些一步一步在开展工作。”
驻金灶镇工作队积极引进深圳社会力量,促成喜茶、深圳怡之意、汕头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近4000亩果园推行“订单农业2.0”模式,在生产端建立水果品质管理实名制溯源监测链条,严格把控加工标准,在销售端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和价格,有效降低种植户市场风险,保障农户收入。针对桑葚销售渠道有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工作队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创新“三保两分”合作机制,推动金灶镇、韩山师范学院、汕头市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汕头市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方成立特色水果研究中心和桑葚营养价值与加工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围绕“HPP桑葚果汁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提升金灶镇特色水果附加值。同时,推动“绿色种植+品牌运作”双重赋能,全方位提升金灶桑葚美誉度,拓展市场。
汕头市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浩铭表示:“这一年来农润农业跟深圳帮扶工作队,可以说是在桑葚全产业链条收获是满满的,以订单农业为突破口,从1.0的技术输出到2.0版本的包园返聘,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解决桑葚农场的问题,还有种植问题,同时也引进了韩山师范学院科技特派团队,在我们这边成立了省级的分中心,成功研究出了潮阳桑葚第一批HPP高压果汁,提高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
采访中,种植桑葚10年的种植户林昭文告诉记者,他的8亩桑葚园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订购后,不愁销路。
种植户林昭文也表示:“之前没有订单农业情况下,价钱就不稳定,通过订单农业收入比较稳定,均价在3.5元到4元之间,一亩田正常差不多有2万元左右收入,通过这个订单农业,信心非常饱满,接下来我们可能会扩大种植规模,信心非常好,每年的种植不愁出路,放心种。”
为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驻金灶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林泽丹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同谋划”,“沉浸式” 开展帮扶工作,聚焦“红+绿+N”,提出“重规划、定标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目标,以“水稻+油菜花”农文旅融合,助力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探索“党建共建+积分制”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可学、可比、可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同时通过建立党建共建机制、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及实施精准教育帮扶举措,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凝聚深汕两地协同发展的关爱能量。
关于进一步的工作,林泽丹表示:“接下来工作队将在几个方面继续发力,第一是抓头雁工程,在村居的党组织建设、人才方面发力;第二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继续深化产业发展道路,完善产业发展体系;第三是在农文旅方面做文章,去年在金灶的花园村打造了200多亩的油菜花和稻草艺术节,今年还继续配合镇政府打造18km的旅游线路,推进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第四是解民忧,关注一老一小,进行镇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还有花园村等幼儿园的建设,村的一些公厕、道路的改造;第五是凝合力,除了我们深圳帮扶的力量,我们还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