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深做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校地对接相关工作,团濠江区委建立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支持高校实践队伍来濠江调研实践,吸引来自广东各高校青年大学生突击队来濠江奔赴基层,聚焦地方特色农业、乡村振兴、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领域。截至目前,濠江区已成功结对高校实践队伍项目53个。
濠江团团推出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风采展示”
栏目
记录青春故事
盛夏七月,南方科技大学“明航”乡村公共服务实践团的同学们抵达汕头市濠江区达濠街道,在青篮小学正式开启了为期5天的精彩夏令营。本次实践活动是南科学子们服务社会、知行合一的一次重要尝试。团队致力于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希望将课堂所学带到乡村一线,深度融入县镇村的高质量发展进程,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秉承着南方科技大学“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与“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实践团充分发挥着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学子的专业优势。在此次夏令营中,队员们致力于将丰富的“南科资源”转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科学魔法”。他们把深奥的专业知识“翻译”成浅显易懂的趣味内容,将前沿科技讲成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为当地学童量身打造了一场专业与乐趣兼备的科学启蒙盛宴。
解码古今
统计视角看信息
来自统计学专业的实践队员刘艺琳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名为“密码进化论:从烽火到二维码”的趣味科技课。她巧妙地将自身即将深入学习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融入到了加密技术的讲解中,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课堂聚焦于二维码的奥秘,队员刘艺琳并未止步于二维码表面功能的介绍,而是引导孩子们思考其背后的统计学逻辑。她指着屏幕上放大的二维码网格解释道:“大家看,这一个个小方格只有‘黑’或‘白’两种状态,就像统计学中最基础的‘二分类数据’。但神奇之处在于,当它们按照特定的规律和概率分布组合排列起来,就能承载海量的信息!”互动环节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设计自己喜爱的艺术二维码,亲身验证了数据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这堂课不仅揭开了日常科技的神秘面纱,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用统计的眼光观察、分析和理解数字世界规律的种子。
“拯救地球”
环保担责小卫士
“如果地球生病了,我们能做些什么?”
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队员叶如杉,就将这个深刻的问题,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拯救地球计划”。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化身为“拯救地球小超人”,肩负起保护家园的使命。
课程的开篇别出心裁——孩子们听到的,是地球母亲“亲自讲述”自己正经历的污染之痛。这个新颖的代入式开头,瞬间抓住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后,叶如杉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气、土壤、水污染的成因与原理,并介绍了目前先进的科学治理方法。这些知识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为他们未来可能参与的环保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学习之后,孩子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动手环节。
实验课上,大家分组合作,亲手搭建简易的水过滤装置。看着浑浊的水在沙石和活性炭的层层作用下变得清澈,过滤的科学逻辑在每个孩子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随后的实践课更是趣味盎然。孩子们拿着小小的pH试纸,小心翼翼地测试不同液体的酸碱度。当试纸呈现出彩虹般的颜色变化时,pH值的概念也变得不再抽象。大家还亲手对模拟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直观地感受了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全过程。
从理论讲解到实验操作,再到实践应用,叶如杉同学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不仅将环境科学的种子播撒进校园,更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对自然生态的初步认知,培养了他们宝贵的环保意识与科学探究精神。
走进“01世界”
畅想科技未来
如何向孩子们解释计算机的“01”世界?来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队员孙涵,给出了一个充满巧思的答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八卦”讲起。
当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计算机思想惊喜碰撞,瞬间就点燃了所有孩子的好奇心。课堂上,孙涵用孩子们熟悉的数字、字母,甚至是他们最爱的Emoji和表情包举例,一步步揭示了计算机“看懂”世间万物的底层逻辑。
将抽象知识讲给孩子听,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这群未来的“小小科学家”们,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在“人列计算机”的互动游戏中,这种渴望更是转化为了高涨的热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挑战更难的关卡,课堂俨然变成了一场乐趣无穷的“脑力闯关赛”。
课程的最后,孙涵为孩子们推开了通往未来科技的一扇窗。她介绍了量子计算、可穿戴设备等前沿概念,并向大家提问:“你们心中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子?”在孩子们奇妙的想象中,未来的计算机可以去外太空采矿、能去雷区排雷,甚至能缩小成微型设备进入血管检查身体数据……这些闪烁着童真与智慧光芒的奇思妙想,或许就是未来世界的雏形。而这,也正是此次科普实践的意义所在——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为了点亮孩子们心中对科学与未来的热情。
乘上赛博列车
探索机器人奥秘
从电影走进现实的人形机器人,在马路上自由穿梭的自动驾驶汽车,再到翱翔天际的无人机……这些尖端科技,早已是孩子们眼中最酷的“明星”。
来自人工智能专业的队员范晓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份好奇与向往,带来了一系列“机器人”主题课程。在课堂上,他带领孩子们一同“探访”了特斯拉、大疆创新、逐际动力这些业界巨头,揭秘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创新力量。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热情的点燃,鼓励着每个孩子去勇敢追寻自己热爱的领域,并为之探索深耕。
范晓乐同学在课程中特别设置了“讨论分享”环节,围绕“如何设计机器人解决生活难题”、“自动驾驶汽车出事故谁来负责”等主题展开。“小小工程师”们用画笔勾勒出机器人模样,并上台介绍产品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这股热烈的探索劲头,从课上延续到了课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围着老师,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机器人模型,畅想着属于他们的人工智能新时代。那一刻,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光芒。
云端探实验
科普启童心
在夏令营所有活动中,有一项“特别环节”被孩子们反复提及、翘首以盼——那就是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实验室之约。
本次线上参观,由实践团特别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袁鸿雁教授课题组共同呈现。为了让乡村的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前沿科研的魅力,袁教授的团队可谓诚意满满。他们特意派出了五位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组成一支“金牌讲解团”,通过高清直播,带领孩子们“云游”了实验室的每一个核心功能区。
在直播镜头的带领下,孩子们“云游”了南科大的力生物学与工程实验室。他们首先看到了灵活舞动的机械臂,能精准地完成各种复杂指令。紧接着,在3D打印区,一台光固化打印机在紫外光照射下,仅用数分钟就将液态树脂变为一枚精致的固体校徽——这份为“青篮小学”专属定制的礼物,引来了屏幕前阵阵惊喜的赞叹。
之后,孩子们又见识了光刻机精准的切割与雕刻能力。科研人员利用微滴制备仪介绍了微滴的形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通过活体成像显微镜带领大家观察微观世界,讲解了“超净间”对于尖端实验的重要性。这场云端参观,直观地展现了前沿科技的魅力,也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这场身临其境的“云端”之旅,彻底打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闸门。各种天马行空又直击核心的问题,如雪片般涌向屏幕另一端的科研人员们:
“为什么光固化机器的盖子是橙色的?”
“机械臂可以代替人类的手臂吗?”
“它到底能举起多重的东西?”
“光刻机的能量有多大?”
“癌细胞最喜欢‘吃’什么?”
面对这些闪烁着求知欲的提问,研究人员们一一给出了详细又生动的解答。一场原定的线上参观,不知不觉变成了一场热烈的科学问答会。直到直播结束,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心中探索科学的火焰已被熊熊点燃。
夏令营的精彩仍在继续,播撒下的科学种子,也正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从环境保护到人工智能,从计算机的“01”世界到密码学的古今神奇,南科大的“哥哥姐姐们”正将前沿知识编织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观察世界的新窗口。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热情的激发、思想的碰撞。未来,团队将继续前行,致力于将南方科技大学的优质科教资源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守护每一份好奇,点亮更多“科学少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