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稻浪翻滚。在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河玉围省级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内,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枝头,这里的早稻迎来了成熟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我们的早稻长势特别好!”汕头市齐士安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士烈站在田埂上,望着金黄的稻浪兴奋地说。据他介绍,该合作社450亩核心示范片早稻亩产突破1500斤,总产量达340吨,较去年增产19.7%,创下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新纪录。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如今已蝶变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成为广东省盐碱地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电力保供 按下丰收“加速键”
收割机在成片的稻田中来回驰骋,轰鸣声此起彼伏,稻穗被快速卷入机器,经过脱粒、筛选、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金黄的稻谷便从收割机出料口倾泻而下,迅速填满一个个编织袋,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春季,河玉围种植基地抢抓春耕黄金期,从2月份开始春耕备耕,3月初开始插秧,6月底稻谷逐渐成熟,目前已进入夏收季。在早稻迎来收获的季节里,电力保供为丰收按下了“加速键”。“机收效率高,以前全家老小忙上半个月的活,现在有了稳定的电力保障,几天就能收完了。我们趁天晴赶紧收割,以免遇到台风暴雨影响早稻收成。”陈士烈一边指挥着收割机,一边感慨道。
科技巡检 赋能智慧保电
在河浦大道上,南方电网广东汕头濠江供电局搭载红外探测仪的无人机,正沿着架空线路开展自动巡航、定点拍照和多方位隐患排查。短短半小时,两公里长的线路巡检工作便已完成。这种“机巡代替人巡”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力巡视的负担和潜在风险,还依靠强大的系统算法,让无人机对线路隐患的洞察更加精准,提前解决线路隐患,确保稻田稳定收割。与此同时,在濠江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供电人员运用智能监控系统,让电力保障更加精准高效。依托系统能够自动获取电流、温度等关键数据,并高效分析负荷情况,实时掌握河玉围片区的电力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提醒,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电力筑防 守护双夏农时
进入7月份后,“双夏”期间抢收早稻、抢种晚稻需要应对台风、暴雨等各种多变天气,防洪排涝成为农户们最关心的问题。由汕头濠江供电局配套建设的河玉围电排站10kV供电线路,在去年正式投入运行,有效解决该电排站长期存在的供电可靠性低的问题。汕头濠江供电局瞄准河玉围水稻种植基地的痛点,为河玉围海水稻种植基地的防洪排涝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携手构筑起河玉围北片区阻拦海水倒灌和防止农田积涝的第一防线,极大地改善了此前河玉围反复遭遇海水倒灌的难题。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从“盐碱滩”到“希望田”,河玉围的蝶变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赋能。汕头濠江供电局将继续以智能可靠的电力供应,精准优质的电力服务,高效保障早稻颗粒归仓,晚稻顺利栽插,为粮食供应稳定注入强劲电能。电力人将与农户携手,守好“米袋子”,共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