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龙湖区,梅溪河、新津河、外砂河三大流域构成了区域居民生活用水的核心水源地,宛如三条生命之脉,静静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命。今年以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龙湖分局通过“人防 + 技防 + 物防”多维联动的创新模式,全力守护这片珍贵的生命之源。
“水陆空”立体巡查,织密防护网
今年年初起,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龙湖分局多次联合区公安、水务、街道及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力量,精心构建“水陆空” 立体巡查网络。执法人员们高频次地穿梭在水源地的各个角落,开展巡查执法工作。他们全力排查全链条的安全隐患,通过多部门协同作战,全面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如同在水源地周围筑起了生态安全屏障。
在巡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一些人在水源保护区内违规垂钓、游泳,这些行为看似平常,实则对水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截至目前,执法人员已累计出动100余人次,耐心劝离违规垂钓、游泳人员80余人次。同时,对于那些心存侥幸、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立案查处了8起相关案件。
执法人员在巡查时,还肩负着另一项使命——时刻关注饮用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的状况。他们深知,这些基础设施就如同水源地的“坚固铠甲”,对于保障水源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围栏破损等问题,他们会迅速行动,及时组织修缮加固,确保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物理屏障始终完好无损。
拆除违法建筑,斩断污染源
针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问题,执法人员更是巧用科技手段,通过无人机航拍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违法建筑进行精准打击。执法人员根据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迅速定位违法建筑的位置,随后展开地面核查,确认情况属实后,采取“发现 - 定位 - 拆除” 的闭环管理模式,坚决予以整治。
在这个过程中,执法人员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些违法建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给拆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还有些违法建筑的业主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试图阻挠执法工作。但执法人员耐心地向业主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争取业主的理解与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累计排查疑似违法建筑5处,成功拆除、关闭违法建筑3处。
守护水源,人人有责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不仅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从我们的执法实践来看,仍有部分市民对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垂钓、游泳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极不负责的表现。
在此,我们郑重呼吁广大市民: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切勿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任何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让我们共同树立保护水源地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同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域安全隐患也在增加。家长们一定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教育孩子远离保护区的危险水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持续守护,永不止步
下一步,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龙湖分局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水源地保护治理规范化、常态化。我们将继续保持对饮用水水源地及周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我们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切实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稳定运行,让清澈、干净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流入每一个家庭,为龙湖区的居民提供最可靠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