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碧道
乡村景观墙令人耳目一新
鸥汀街道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北片区,古称“鸥汀背寨”,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鸥汀街道紧抓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打造“一轴两廊三核”高质量文旅产业,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近日,经龙湖区文联联系,记者走进鸥汀街道,探寻古寨“蝶变”的故事。
挖掘资源讲好鸥汀故事
徜徉在龙湖区鸥汀街道,可时时见绿、处处见景,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塔古楼不在少数,古寺古庙香火绵延至今,“老字号”美食店吸引了许多老饕前来觅食,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观景拍照打卡,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画卷。
“未有汕头,先有鸥汀”。鸥汀历史悠久,曾是韩江下游四大古名寨之一,也是昔日韩江出海口之一,海域连绵,沙鸥翔集。这个古寨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和底蕴深厚,现存“证果禅寺”“腾辉宝塔”“鸥下天后宫”等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的祠堂、古庙、古榕等风景名胜。
鸥汀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卓峰介绍说,近年来,街道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契机,以联城带村为路径,依托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提升辖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集“工、商、农、游”为一体的魅力鸥汀,在文旅共振中换新颜,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提升。
如今,鸥汀许多历史文物被较好保存下来,并纳入文物保护范围。“辖区现有省级文保单位腾辉塔、许氏宗祠,市级文保单位或文保点证果寺、西宁桥、辛氏大宗祠、李氏蓬祖祠、英毅公祠、鸥汀天后宫,以及省级红色革命遗址密林文艺研究社旧址等”,李卓峰对当地文旅资源如数家珍。
“我们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比如在南片建设历史文化商业区,发挥鸥汀背寨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以古寨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研学空间;在北片打造古村生态体验区,以蔡社古村落群和旦家园竹笋地理商标为载体,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李卓峰说。
乡村焕发美丽新风貌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在做好“文旅+”大文章上破题出圈?鸥汀街道结合社区自身特色与潜力,细化鸥汀空间,打造“一轴两廊三核”高质量文旅产业,不断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发展。
“一轴”为泰山路品质轴。李卓峰介绍说,辖区整治泰山路沿线环境,升级“一轴”沿线景观,并强化汕昆高速泰山路入口标识,将潮汕大桥桥堍空间打造为沿桥入汕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提升入镇“第一印象”。现已完成兴安路、浮内线、渔洲路、洋园路等道路建设,提高辖区交通路网通行畅度,完善绿化界面,打造品质中轴。
“两廊”为梅溪生态廊道和新津河生态廊道。目前,街道以水为带推进辖区西侧梅溪东岸万里碧道建设,改造长度约6.6公里,建有慢行道及骑行道,并配备照明、绿化休闲配套设施,为梅溪流经9个社区的居民群众及工业园区企业员工提供日常休闲漫步空间,开展多场徒步活动。
“三核”为蔡社旦家园生态核心、精品线路文旅核心、鸥汀背寨研学核心。街道围绕文旅产业“三核心”,建成多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
走进草池社区,一座座农房庭院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沿路的小菜园、小公园一个接一个。说起社区的变化,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他们感叹说,没想到原本脏乱的村庄如今变成休闲游玩胜地,让人颇感自豪。
草池社区的巨变的是鸥汀街道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主题”的缩影。街道通过人居环境提质升级逐步在草池、蔡社、旦家园等社区建成乡村景观墙、“四小园”和“微花海”,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建设并活用蔡社社区东北门户节点空间,增加产业文化元素,打造露天剧场、驿站、共享停车场等。2024年以来,依托蔡社东北门户节点空间开展潮乐潮曲音乐会、书画展览等大型活动,这里已成为街道一处新的宣传文化阵地。
鸥汀街道的旦家园社区是汕头最北端的村庄,当地土质疏松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竹笋的生长。近年来,旦家园大力发展以竹笋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时下正值笋季,漫步在旦家园的乡间小路上,江风徐徐,岸绿景美,竹笋飘香,好不惬意。炒笋丝、煮笋汤、蒸笋饺、焖竹笋、冰镇竹笋……竹笋与各种荤素食材搭配,烹制出特色招牌菜,吸引许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尝鲜,美景美食惹人流连。
鸥下社区天后宫范阳公园
草池社区充满诗情画意
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线路
随着村容村貌的提升美化,不少文物建筑被活化利用起来。街道以鸥汀古寨历史文化和省市级典型社区为载体,延续优秀传统文化脉络,打造两条精品旅游路线。
“腾辉塔—证果寺—金竹园小吃街”短途品游路线以腾辉塔广场为起点,融合鸥汀金竹园美食烟火气,打造既有人文历史又有美食体验的短途品游线路,全面提升文旅服务空间。
说起腾辉塔,汕头人并不陌生。这座古塔建于1738年,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塔上塔”的建筑特色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据介绍,现周边广场建设连廊、围墙,升级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并制作了鸥汀八景照壁和旅游地图墙绘,为乡民提供了休闲场所,也成为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鸥汀古八景之一“证果谈禅”——证果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初名为崇福庵,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朝廷敕封为“证果禅寺”,长年香火兴旺,禅音缭绕。寺内有一棵约六百年树龄的国家一级菩提古树,有一口名为般若泉的古井。
除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物资源,美食也是文旅不可或缺的重要引力。在鸥汀金竹园一带,聚集多家餐饮店和食摊,朥粕粥、李记豆花、老三麦粿、糖葱薄饼、麻钱等,琳琅满目的美食吸引一拨又一拨的食客。每到饭点,食客络绎不绝,连微风都带着喷香与快乐的味道,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
“鸥汀朥粕粥”,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一小碗朥粕粥里面便有朥粕、糯米、辣椒、八角、桂皮、蒜、芹菜、芫荽等近20种主料和配料。麻钱也叫落汤钱,是鸥汀有名的小吃。麻钱软糯香甜,嚼起来外酥里韧。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鸥汀街道还打造了“龙美广场—渔洲路—草池社区”短途品游线路。市民游客可以游览省级典型村培育的龙美社区和草池社区,体验鸥汀“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成果、草池社区的宜居宜游风貌和龙美社区的人文资源底蕴。
近年来草池社区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建有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彩色跑道等十余处公共场地,逐步建成乡村景观墙、“四小园”和“微花海”,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城际氧吧”。干净整洁的道路、生机盎然的菜园、绿荫环绕的屋舍、栩栩如生的墙画,让草池社区魅力大增。
此外,鸥汀还有四座三山国王庙和众多祠堂,以及蔡社糖果、万石金鱼及青草药,“金洲对联墨制作技艺”入选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鸥上“轮灯首”习俗入选区级非遗名录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鸥汀街道将持续挖掘文旅融合潜力,规划更多的文旅和美食路线,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接下来,鸥汀街道将结合辖区实际,紧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机,对各入村口进行改造,提升入口通道整体风貌,串联三个典型村,打造连线成片的乡村风貌带;主动链接央企资源,助力片区风貌提升;重点加大腾辉塔活化培育力度,打造街道“鸥汀背寨”文旅名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推进龙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鸥汀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