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大湾区、长三角能做到的,汕头也能做到,也应该要做到!”在6月30日召开的汕头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市委书记温湛滨的讲话引起广泛共鸣。要“迎头赶上”,这一仗,没有退路。
时隔两年,汕头再次高规格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向社会各界作出庄严承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磁场”、最亮“名片”、最响“品牌”。
不怕有问题,最怕认为自己没问题
2023年以来,汕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利根本、利全局、利长远的重要位置,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要素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连续4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西北城市首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汕头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直言不讳——
市场主体“获得感”不够。部分审批事项仍存在流程繁琐、互为前置、信息壁垒、部门隔阂等问题,“网上办”“智能办”“一次办”“帮您办”有待健全优化。
要素保障“给力感”不够。土地、资金、人才、物流等要素制约亟待破解,一些领域还存在“玻璃门”“隐形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尚未根本解决。
执法监管“规矩感”不够。个别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柔性执法、容缺受理、信用承诺机制不够完善,关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投诉时有发生。
为此,会上,多个市直单位和区(县)公开检视、公开承诺、公开举措。只有在知不足上“铭心刻骨”、在破梗阻上“伤筋动骨”,才能带来发展环境“脱胎换骨”。
坐不住 等不起 慢不得
当前,营商环境正成为城市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各地百舸争流、奋楫争先。改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汕头必须拿出“人一之,我十之”的决心、态度与举措,快步向前、没有退路。
会议重磅推出《汕头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围绕政务服务、企业环境、政治生态3个方面,明确52项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全力答好三道题,全面打响“汕头服务”的“金字招牌”。
做好优服务的“加法”。深化综合审批制度“四能三率”改革,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大力提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秒报率、秒批率。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积极推进“免申即享”,全面实行“证、照、码”通办。探索“最多查一次”,推动涉企执法部门“一次进、一张单、一起查”。
做好降成本的“减法”。一方面,下力气降低电、水、气、物流、土地、融资等“硬性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例如,建立电力接入费用分担机制,降低企业接电外线建设成本,预计2025年可为用户节约成本1亿元。另一方面,多渠道减少“隐性成本”,主动配套工业园区的路政管道等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医疗、餐饮等优质资源,让企业家、创业者切实感受到来汕发展的超高“性价比”。
做好塑形象的“乘法”。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扰企执法、创收执法。重点复核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行政执法非税收入、行政执法工作信访件,倒查不规范问题。推行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强化信用修复与失信惩戒。倡导文明新风,持续提升城乡风貌和市民素质,擦亮近悦远来、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言必行 行必果
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全市迅速行动,扛起“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紧紧瞄准企业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推动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全领域优化,确保“今年跟去年就是不一样”。
说到做到需要“最硬核”的保障。会议明确了统筹协调、舆论引导、考核问责三个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一月一研究推动,工作专班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深入开展政策文件解读,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化推广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的浓厚氛围;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对“背刺者”亮剑、向“公正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兑现承诺需要“最广泛”的参与。这次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各区(县),专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参会,充分彰显了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人人都是参与者、答卷人。只要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拼出一流营商环境、拼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短评:赢商兴汕 迎头赶上
优化营商环境,强的是基层,补的是短板,锻的是作风,赢的是发展。当前,汕头营商环境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更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魄力,方能破局突围。
回望往昔,全市上下一心、合力攻坚,以雷霆之势开展练江综合整治,实现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华丽蝶变。
2年多来,政府用心用情做好为企服务,以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产业为例,政府供土地、建展馆、搭平台、促就业;企业筑产城、办展会、拓市场、纳人才。政府以说到做到的实际行动,坚定了企业增资扩产提质的信心。事实证明,只要同向发力、共同奔赴,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就没有攻不下的“娄山关”。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必须以雷厉风行的果断、一抓到底的韧劲、全域参与的深度,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铁腕的抓手、最锋利的武器、最深刻的变化,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