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千万工程“濠”实践】濠江全域土地整治释放潜力,老旧渔港破茧重生)
在濠江之畔,一座承载着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梦想的“达濠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正拔节生长。这是汕头市濠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也是“工改工”激活低效用地的典型示范。
项目位于达濠国家一级渔港核心区,这里曾是业态杂乱、土地低效的老旧渔港,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濠江区委、区政府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统筹抓手,投资10.69亿元,通过“工改工”释放土地潜力,将154亩低效用地打造成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围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合理规划和改造建设用地,致力落实“腾空间”目标,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利用零散低效工业用地、集体用地,打造新型产业集聚项目,起到“强活力”作用;通过渔港航道疏浚整治,污水管网环保设施建设提升,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落实“优生态”目标,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了对老旧村居渔港进行景观风貌提升作用。
如今在濠江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节点上,该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进入招商环节。项目正式运营后,将整合渔业资源、激活产业动能、融合文旅体验,成为粤东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低效渔港”蝶变现代化建筑
记者从濠江区沿江路经过,视线很难从眼前这一座座现代化设计的建筑上移开。这正是达濠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的一期建设成果。
时间回到2023年,该处用地由海产品交易市场、制冰厂及20多家租用集体土地而搭建的低效散乱厂房聚集而成。据青盐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典春介绍,整个片区业态杂乱,环境卫生状况差,土地利用效率低,村集体租金收入低。

项目原址曾是业态杂乱、土地低效的老旧渔港。 受访者供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破局关键。达濠街道决定利用“工改工”利好政策,将土地整合与产业升级同步谋划。街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书记项目”带头攻克土地回收和清拆征拆难题,顺利在2024年启动一期项目建设;针对原水产批发市场中退迁租户,协调原沿江北路指挥部旁建设一临时设施保障过渡期生产经营;联合多部门解决与市政项目存在冲突的棘手难题,打通项目建设“堵点”。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系统设计,青盐社区在该项目范围内涉及的土地等价置换成新建厂房,预计每年可为社区增加集体收入约100万元。对濠江而言,该项目能够实现连片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等问题,为“工业入园”“工业上楼”奠定基础,破解制约工业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助力传统工艺纸盒和达濠鱼丸产业升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成为濠江“产业强区”重要增长极。
“产城融合”扬帆远航
据濠江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凯忠介绍,目前一期规划建设有A至F栋共6栋建筑,其中:A、B栋作为海鲜商贸城,配备超4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以及5层冷库配备制冰厂,为水产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深加工、冷藏等业务支持。C至F栋则作为潮文化渔旅风情区,规划成美食街区、直播基地、研学中心等,构建多元产业生态圈。

站在二层观海平台上,濠江渔港风光尽收眼底。李凯忠表示,依托海鲜商贸城,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零售—体验”一站式消费,游客可现场观摩鱼糜制品加工、品尝鲜美鱼丸、选购地道手信,实现“观海景、尝美食、购文创、探产业”的多元体验。
作为“鱼米之乡”,濠江区渔业资源丰富,达濠渔港年捕捞渔货量达1.58万吨,14万吨冷库库容支撑冷链物流网络,40余家水产加工企业集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深加工升级。2024年8月,濠江冷链物流生态圈产业园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濠江正构建“捕捞—加工—仓储—物流”全产业链,成为粤东水产品集散“桥头堡”。这些都为达濠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后续运营奠定基础。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5.08亿元,4.3万平方米土地上,8.8万平方米建筑拔地而起;二期规划4.08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拟建5栋标准厂房及商业综合体,未来将引入海洋生物科技、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商业+居住”产城融合示范区。
从高空航拍达濠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建筑群以“船”为形,整体如“扬帆远航”的舰队,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初具雏形。从“小散弱”到“集聚强”,从“单一渔港”到“综合体验”,濠江区渔港新产业集聚与综合体验区正以“港产城融合”的创新路径,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