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潮南区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实施“百千万工程”部署安排,加力提速推进城镇建设工作,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三年初见成效”为目标,聚焦城镇风貌提升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典型镇培育、农房改造、文旅融合等举措,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宜居宜业新潮南奠定坚实基础。如今的潮南,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产城共荣的城乡新画卷。
典型引领,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潮南区以“示范引领、梯次推进”为路径,构建典型镇培育体系。目前,陇田镇、陈店镇等5个镇入选省级典型镇,其中陇田镇在全市考评中位列第三。两英镇作为中心镇试点,按照小城市标准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任务,加快向城市形态转型。联动中铁十四局等央企,谋划103个帮扶项目,计划投资9.35亿元,以重点项目带动镇域能级跃升。
风貌提升,擦亮城乡颜值新底色
农房风貌管控是潮南区的“重头戏”。通过推广《潮汕农房风貌提升建设参考图集》,潮南区组织设计团队下乡指导,全区主次干道沿线149栋农房启动改造试点,陈沙大道4栋建筑率先完成外架搭设。司马浦镇仙港村以口腔产业元素为特色,整村推进外立面喷涂,形成“一村一品”示范样板。此外,全区培训乡村建筑工匠60人,建立35家建筑及设计企业名录,为风貌提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潮南区打出“组合拳”。截至2025年3月,全区累计整治“六乱”问题3.9万宗,清理背街小巷及死角盲区,推动环境整治全域覆盖。结合“1+6+2”重点工程,潮南站高铁站点、6个高速出入口及文旅示范线路建设加速推进,其中文旅线路深度融合侨乡文化、红色资源,形成“可感可及”的城乡景观带。全区23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中有189个达美丽宜居村标准,占比达到82.71%,其中有24个村(社区)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
创新驱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潮南区通过“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产城融合:依托“爱影乡旅·田园经济”和红绿融合示范带,串联3镇14村(社区),通过“电影+侨乡+非遗”多元文化赋能田园经济;红场镇、雷岭镇则以红色文旅、茶旅康养为核心,建设乡村振兴走廊。专项债资金精准发力,侨乡水韵文化带、雷岭镇基础设施提升等2个项目获超1.7亿元资金支持,为示范带建设注入“活水”。
宅基地改革亦取得突破。全区审批宅基地191宗,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33宗,探索出百年潮影馆、民宿咖啡馆等活化利用模式。两英镇试点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整合零散宅基地,为城乡融合发展探路。
为巩固成果,潮南区建立“数据支撑—业务培训—监督执法”全链条机制,每月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2025年群众投工投劳超4.5万人次,清理资金投入2881万元。全区累计建成“四小园”3228个,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专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与粤规院、央企合作,推动“七个一”项目高标准落地,确保年底前两英镇中心镇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城乡风貌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