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潮阳杨梅品牌建设,提升潮阳杨梅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拓展销售渠道,助力果农增收,并依托杨梅产业优势,促进潮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5月17日,潮阳区在金灶镇文化公园广场启动“潮阳乌酥,梅香岭南”2025年潮阳区杨梅季农林文旅商融合发展系列活动,通过产业联盟、金融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推动潮阳杨梅从“枝头”走向“舌尖”,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区委副书记李友宣、宋芝,副区长郑楚泽、周芳,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监事会副主任、一级调研员陈志忠,广东国际商会副会长周作明以及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市农业农村、财政、供销、市监、金融监管等有关单位领导与嘉宾参加启动仪式,并共同见证“潮阳区杨梅产业联盟”成立。
本次活动组织为首批14个“精品杨梅村”授牌,并聘请了7名潮阳杨梅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推荐官、2名潮阳区杨梅产业发展及文化顾问以及16名农事服务中心指导专家,汇聚各方力量助推潮阳杨梅产业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董立军向潮阳区捐赠书画作品《潮阳乌酥》,为这场盛会增添了文化厚度。活动还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揭牌,潮阳区社村联合会分别与有关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签署授信协议与合作协议,推出“杨梅贷”与“杨梅采摘保”等创新产品,为果农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周期保障;与有关公司、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助力潮阳杨梅走进千家万户,让美味直达消费者的舌尖。
潮阳区社村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潮阳区社村联举办此次活动,主要是落实省‘百千万工程’有关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要求,用好用足省社村合作试点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坚持产业思维、龙头带动、技术赋能、品牌营销,以杨梅季杨梅打头阵,融合农林文旅商,促进潮阳杨梅产业链的增值和农民明显增收,并探索以此模式滚动推进潮阳特色农产品全品类全年产业链的发展。”
潮阳是粤东最大的杨梅产区、中国乌酥杨梅之乡,拥有600多年的杨梅种植历史,具有独特的富硒土壤与生态优势,产出杨梅以“果大核小、肉厚汁甜”闻名,西胪乌酥杨梅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5年全区杨梅丰产面积达2.5万亩,早中晚熟品种梯次上市,自5月持续至6月,为消费者献上长达两个月的“红宝石盛宴”。潮阳区杨梅产业联盟的成立,将通过汇聚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广大农户等多方力量的智慧与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统一质量标准、延伸产业链条、擦亮区域品牌,让潮阳杨梅从“地方特产”跃升为“国家名片”,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潮阳区杨梅产业联盟会员、潮阳区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树华表示:“很高兴我们能成为杨梅产业联盟的成员之一,我们会服务好联盟会员,为他们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在销售方面我们也有品牌打造的渠道和能力,进一步促进整个潮阳杨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活动现场,“花篮妹妹”用杨梅主题手牌巡展点亮杨梅之美,英歌展演和川剧变脸同框表演,为潮阳区杨梅季农林文旅商融合发展系列活动的启动增色。现场还邀请潮菜大师烹饪杨梅一桌菜,展示杨梅美食。举办杨梅主题文化展演、非遗技艺互动等,融合潮阳英歌舞、潮阳抽纱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设置杨梅市集一条街,组织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不断刷新订单记录。
从田间到舌尖,从传统到现代,这场融合了农业、文旅、金融、科技的杨梅盛会,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梅”味十足的体验之旅,更勾勒出潮阳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随着《潮阳区杨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5-2030)》的发布,潮阳乌酥杨梅这张亮丽的名片,必将在岭南大地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