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干群参与、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网格管理、强化风貌管控、整治背街小巷、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景观节点、厚植绿色底蕴……阶段来,滨海街道围绕“三化一有序”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域全员推动辖区人居环境提质增颜。
创新方法“出实招”,标本兼治抓提升
提意识。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统一机关干部、包居人员、社区“两委”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强曝光。成立街道人居环境常态化巡查专班,每日深入社区开展至少一次人居环境督导检查工作,并及时在工作群中曝光问题。
细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问题清单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的“一单三制”管理模式,加强对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促整改。将问题精准划分到网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并逐点“回头看”,检验问题点位整治成果,确保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严考核。每月组织各社区开展“比学赶超”评比活动,同时建立“红黄旗”奖惩制度,表扬先进、通报落后,形成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
广泛动员“定基调”,干群同心齐参与
重引领。联户党员充分发挥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积极向群众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促指导群众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党员、干部家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自觉整治好自家房前屋后和庭院环境卫生,为身边群众带头示范。
广动员。充分利用社区大喇叭、宣传栏和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要求,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促文明。深化“星级家庭”评比活动,建立积分激励回馈良性循环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评比和积分兑换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参与、良性互动的文明行为促进体系。
聚合力。辖区内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自发加入清扫队伍,带头加入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带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管理布局“一张网”,落实机制促长效
明分工。积极推行“网格化+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模式,建立“三级联动+专职网格员+N个责任区”的立体化治理架构,将9个社区划分为34个综合网格,并将区直挂钩单位和街道包居干部搭配到网格中,开展“1+1”家园清洁行动。
压责任。压紧压实“责任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对辖区主要道路出入口、背街小巷、垃圾回收点、河道河涌等重点区域开展“过筛式”巡查和“地毯式”整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无死角、全覆盖。阶段来,累计出动约3540人次,清理各类垃圾约120车次,清理闲置空地40处(清理面积约2400平方米),清拆危房老厝21处(清拆面积约1300平方米),清拆田间窝棚15处(清拆面积约100平方米),共计拆除面积近3800平方米(共涉及76户)。
绘绿塑基“齐推进”,联线成景焕新颜
提气质。街道抢抓春季植树“黄金期”,掀起乡村绿化工作热潮,今年以来在“五边”“四旁”苗木栽植超4700株,不断厚植绿色底蕴提“气质”。
升品质。积极争取央企助力建设,打造“古村乡韵”游线、滨海休闲绿道等重要节点,串点连线打造滨海精品路线,促推街居容貌升“品质”。
接下来,滨海街道将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升级,以“美化焕新”的环境面貌迎接“三年初见成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