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
汕头,一座富含历史底蕴的城市。它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一片充满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龙湖区作为特区之“源”,始终不断凝聚辖区红色资源力量,激活辖区“红色引擎”,整合联动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加强宣传号召,引导人人体悟革命精神,自觉做红色故事的“传播者”、“传承人”,让红色基因在龙湖代代相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精选摄影图片,共同走进龙湖区革命史迹、红色村庄吧!
1
镜头一:
坐落于外砂街道林厝村兴学育人盛地
——蓬沙书院
蓬沙书院,又名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占地面积2174平方米,为清代潮州总兵方耀在外砂清乡时所创建。蓬沙书院和方公讲院两院相连,共四进三天井两巷两排厢房,一、二、三进为蓬沙书院,四进为方公讲院,是潮汕地区现存较完整且面积最大的书院,建筑规模列澄海明清七书院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为上蓬区及外砂党政办公所在地。
2000年,蓬沙书院被原澄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该书院被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
镜头二:
坐落于龙华街道大衙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大衙红色渡口
大衙村在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中后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点,被地下工作人员称为“总统府”,1993年获评“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称号。
大衙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韩江在大衙洲头分为3条河,渡口与对岸潮安庵埠镇梅西渡口相距300米,水上交通便利,通过渡口可达海及内河乃至各村庄。革命时期,大衙渡口是中共地下党的重要交通站。
2009年10月1日,龙湖区委、区政府、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渡口建设红色渡口纪念亭,并立碑记,作为龙湖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9年,该址被列入龙湖区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开放利用工程。
3
镜头三:
坐落于外砂街道东溪村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
——外砂街道东溪村
东溪村,位于龙湖区外砂街道西北部,东南面毗邻金洲村,西南面与龙华街道南社村接壤,西北面与富砂村相邻,北倚外砂河。现有人口3000余人。1993年10月24日,东溪村获评“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称号。
东溪村自古海运经济发达,有“金东溪”美誉。先人造宅兼筑书斋,现保存较好的有七家内、通奉第、中宪第、王景仁故居等,祠堂有世德堂、衍德堂等,共24间古书斋和36座府邸,成为潮汕地区罕见的“书斋村”。
近年来,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紧抓“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古书斋+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致力走出一条以文化传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庭院经济发展示范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