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幼苗
携手同行谱新篇
广东省郭琼名园长工作室赴汕头开展调研及帮扶交流活动
为充分发挥广东省郭琼名园长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员深度交流与资源共享,提升学员所在园的办园质量,广东省郭琼名园长工作室一行8人于4月21日至22日赴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中心幼儿园、滨海街道中心幼儿园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幼儿园开展调研帮扶活动。
两天,3次教育现场把脉与问诊,
6个专题经验交流与碰撞,
1次课题研究的对话与提质,
5节课例互动与激发……
广东省郭琼名园长工作室
实践在园长数字化领导力发展的道路上……
现场参观深交流,把脉问诊驱提升
工作室主持人郭琼及团队实地考察了三所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听取环境创设、课程建设及后勤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研与一对一交流,深入剖析园所发展现状与课程定位,有针对性地为园所提供管理及教学难题解决方案。
多维视角观教学,深度对话助成长
三所幼儿园教师围绕科学探究主题开展特色活动:胡丹(马滘街道中心园)执教《有趣的扑克牌》、陈华璇(滨海街道中心园)设计《让硬币浮起来》、吴漫珊(华师附属濠江园)组织《魔法调色师》,通过情境化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奥秘。
工作室学员胡彦丹、郭扬基于科学领域核心经验,从目标达成度、环节逻辑性及师幼互动有效性等维度进行专业评析,提出"问题链设计""材料结构化"等改进策略,助推教师构建深度探究课堂。
匠心打磨展风采,经验迁移启新思
工作室团队现场转化教学经验推出两节创新示范课,为当地教师提供教学范式新思路。
谭清老师执教体育活动《穿越火线》巧妙运用双绳创设情境,突破传统模式,将体能训练转化为趣味挑战,展示出体育活动的动态魅力。
王县基老师带来的积木编程活动《小兔子的森林寻宝》打造奇幻数字世界,通过故事化"寻宝任务"引导幼儿掌握编程技巧,在问题解决中培育逻辑思维,为低龄编程教学建立可复制的实践模型。
前沿理念拓视野,多元经验汇真知
工作室学员、汕头市濠江区马滘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李茜茜带领团队围绕园本课程建设作专题汇报。她聚焦《课程教学领导力》,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家园共育等维度剖析园所现存问题及行动成果。
园内两位教师代表带来了主题探究案例《捕光捉影——光影的奇妙世界》《“沙”享世界 水“道”渠成》的经验分享,案例充分展现了园所在课程实施中的智慧与用心。
工作室助理李楠楠以《幼儿园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以清秀文化育人课程建设为例》为题,结合清秀文化育人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从课程理念、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资源开发运用、典型案例解读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分享了清秀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心得,为园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范式。
工作室学员胡彦丹聚焦幼儿自主游戏,带来《户外自主游戏的探索与实践》的精彩分享。她深入剖析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园所在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策略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与成功经验,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郭琼以《智慧保教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带来了一场发人深省的专题报告。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她系统阐释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执行者向创生者、从个体成长到生态共建”的三重角色转型路径。同时强调,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敏锐捕捉数字化技术为幼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创造性地选择、运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幼儿学习和教学设计。
聚焦科研破难题,协同攻关提质效
工作室团队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园课题组成员针对濠江区区级课题华侨文化的研究开展深入研讨。工作室团队提到华侨文化挖掘和资源转化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建议课题组要梳理、分析华侨文化,从幼儿认知特点出发,精准提炼出适合幼儿理解和传承的华侨文化核心要素,再把抽象的华侨文化转化为生动有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课题组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将把华侨文化课程作为园本课程持续探索的行动目标。
跨区互动促均衡,资源互通向未来
区教师发展中心幼教处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工作室团队前来传经送宝,为濠江区的幼教事业带来了前沿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和宝贵的经验。这种城乡幼儿园之间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互动活动能够有效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期待双方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郭琼提到三所幼儿园的先天条件极具优势,园本资源各有特色。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所幼儿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例如,如何更好地将园本资源转化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需不断探索适宜的特色之路。
幼教新程沐暖阳,情牵园所韵悠长。
但求桃李皆成蹊,笑看春风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