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濠江,海风携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阶段来,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动区委宣传部、区检察院多个部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贯穿“保护、运用、服务、宣教”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达濠鱼丸”地理标志传承护航,为专利转化和集体商标突破探路,用创新点燃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火种,不断为濠江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多维协同:“政检联动”织密保护网络
在达濠鱼丸飘香的街巷里,一场“守味护牌”行动悄然展开。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区检察院深入“达濠鱼丸”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和门店、区鱼丸与餐饮协会,以《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意见》为纲,构建起"行政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三维防护体系。通过南山区对口帮扶濠江区专项经费支持,在“湾区标准”“湾区认证”上做文章,推动地理标志品牌标准提档、质量管控升级,推动“达濠鱼丸”地理标志产品建立“从渔船到餐桌”的全链条溯源系统,让“湾区标准”为传统美食插上现代化翅膀。某鱼丸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每颗鱼丸都有了‘身份证’,金字招牌更闪亮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进位攻坚任务中,经区市监部门培育推荐,4月初,濠江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晶华“达濠鱼丸”获得全市首张“湾区认证”证书,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品牌影响力,实现地标产品“一次认证,三地同行”。
数据领航:创新指标诠释硬核实力
4月23日的创新中心座无虚席,由区政协主办,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多部门联合承办的“惠企政策进园区 赋能产业促发展”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市知识产权专家现场解读的“知产密码”引发阵阵掌声。电子屏上,一组跃动的数字引发惊叹:去年濠江区新增赤沙金狮喉、濠手信、濠手礼等5件集体商标包揽全市新增量八成;金玉兰机械跻身全市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之一;全区知识产权授权增长达40%……这些数据背后,是濠江区众多企业的创新突围故事。市知识产权专家张晓秋在“惠企政策进园区”活动现场解读时,还特别点赞濠江每万人14.65件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濠江集体商标注册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今年年初,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承办首宗发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开创了区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处理复杂发明专利侵权案件的新模式。案件办理过程中,该局突破基层执法能力瓶颈,创新构建“专家支持+数字解构+智慧庭审”三位一体办案体系,成功破解“无实物勘验”“跨区域取证”“专业特征比对”三大难题,为基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建设提供了“濠江样板”。
蓝图擘画:锚定知识产权强区新征程
4月24日,区鱼丸与餐饮协会门前,新揭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室”吸引众多企业驻足,在工作室里,专业团队正为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这是继工艺行业协会后,濠江布设的第二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将为会员企业在商标申请注册、专利转化和运用等方面进行服务。通过搭建“政府-协会-企业”信息高速路,为会员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促成企业专利转化落地,帮助企业节约运营成本。“我们不仅要当好‘守门员’,更要做好‘服务员’。”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在挂牌仪式上郑重承诺。
全民参与:厚植知识产权文化“软实力”
“AI创作的作品受版权保护吗?”“达濠鱼丸地理标志包含哪些要素?”南滨金中学校(博美校区)“知识产权进校园”课堂上,学生们在专家引导下展开思辨,妙语连珠,创新的种子在青春土壤生根发芽。与此同时,“4·26”知识产权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也在濠江区文化馆热烈举行,多场干货满满的实务型培训和生动有趣的知识灯谜展猜,让参加活动的人员满载而归。而在悦水湾社区,社区大妈们举着“火眼金睛”标识牌,在知识产权科普活动中模拟“打假”实战。从校园抢答的稚嫩童声,到社区大妈辨识侵权商品的“火眼金睛”,濠江正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城市基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下来,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以此次宣传周作为新起点,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措施,贯彻落实“品牌强企”、“品牌兴区”,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创造创新氛围,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品牌建设的意识,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在创新浪潮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