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一刻农事忙。自古以来,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春耕不仅是中国农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农事文化。春耕好,夏收就好,对于农民而言,春耕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为培养基层青年干部艰苦奋斗的作风,锤炼干部实干担当、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让干部们切身体会农事劳作的不易,乘着和煦的春风,近日,金平区鮀莲街道团工委组织鮀莲街道“心心向农”志愿服务队、汕头市生态环境局金平分局“同心协绿”志愿服务工作队以及莲美社区青年干部联合开展农事体验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干部踊跃参与,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干部们在实践中感悟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进而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共促“爱农学农、联农带农、心心向农”乡村振兴新风尚。
时间回到2010年11月16日,当时,袁隆平院士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位于金平区鮀莲街道赖厝社区的鮀浦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片和国家级蝴蝶兰培育基地,详细了解超级杂交稻在汕头的试验、示范情况。当年,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汕头种田如绣花,栽培技术非常高,如果大面积发展超级稻,两三年内有望实现每年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基本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他还为汕头算了“一笔账”:“汕头人多地少,如果早稻年亩产750公斤,晚稻亩产750公斤,就可以实现年产1500公斤水稻,再加上冬种马铃薯年有两三千公斤(热量相当于水稻1000斤),加起来有2000公斤,0.15亩地就是600斤,足够养活一个人了!”
据了解,早在2002年,袁隆平院士就曾经亲临我市指导水稻育种,对汕头作为典型的粮食高产区精耕细作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犹记袁老手抚沉甸甸的稻穗时格外高兴,对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措施得力,充分利用好良好的生态环境,采用良种、良田、良法发展粮食生产给予高度评价。
把时针拨回到现在,在活动现场,青年干部们热情高涨。大家纷纷挽起裤脚、卷起袖子,踏入水田。尽管泥土湿滑,站立不稳,尽管经验不足,手脚不麻利,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有经验的干部主动向新手传授插秧技巧,从分秧苗到插秧的深度、间距,一一耐心讲解示范。众人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运送秧苗,有的专注插秧。经过数小时的劳作,原本空荡荡的水田,已整齐地插满了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不仅是一场春回大地的唤醒仪式,也是生态系统重新活跃起来的标志。通过此次活动,青年干部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在躬身实践中锤炼务实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脚下沾泥土、心中有担当”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增强了艰苦奋斗的干事意识。
青年们,让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