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湖区东部海域,一片万亩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正蓬勃兴起,犹如一颗璀璨的蓝色明珠熠熠生辉,该项目正是瀚海蓝色粮仓海洋牧场项目。作为率先在我市建成的万亩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瀚海海洋牧场不仅承载着企业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梦想,更肩负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 开创先河 创新采用生态综合养殖模式
近年来,龙湖区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支持汕头市瀚海海洋与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瀚海蓝色粮仓海洋牧场项目。该项目选址汕头津砂湾外8公里海域,规划养殖面积690公顷,创新采用鱼、贝、藻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障粮食安全、保障海洋优质蛋白的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近岸的生态已经难以承载海水养殖进一步发展,这对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向深远海发展海洋牧场。“当前,‘大食物观-蓝色粮仓’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希望能到深远海养出更多优质的海产品。” 汕头市瀚海海洋与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佳平坦言。
据介绍,该项目于2020年投产,2023年养殖海域扩大至10350亩,养殖了赤嘴鳘鱼、章红鱼、太平洋牡蛎、龙须菜和扇贝等海产品。目前,网箱养殖区已建设650亩并满产深水网箱23口,筏架式养殖区已建成并满产7500亩,配套基地已建成并满产网箱248口,项目年产海产品近4000万斤,其中鱼类120万斤、贝类3750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呈现产值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瀚海海洋牧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遵循科学规划、生态养殖的原则。通过网箱养殖区、筏架式养殖区和配套基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鱼、贝、藻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体系。这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更展示了良好的生态示范效应。同时,项目建成的贝藻养殖海域形成了强大的碳汇能力,有效对冲了鱼类养殖的碳排放,实现了项目的零排放、碳中和目标。不仅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 探索创新,引领海洋经济新方向
面对海洋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龙湖区政府积极引导企业探索中远海养殖的新路径。瀚海海洋牧场项目通过建立贝藻养殖区为网箱养殖区提供消波减浪功能,成功增加了全年鱼类养殖投饵天数,大幅提高了恶劣海况下的养殖产量。
黄佳平告诉记者,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吸纳当地渔民参与养殖、管理和维护工作,为他们提供了转产转业的岗位和机会。在村里成立合作社,企业向渔民们提供海域,并输出养殖管理的技术及相关指导服务,渔民们跟着企业学习发展沿海养殖技术。在收获时节,企业会提供3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给转场转业的渔民前来务工。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龙湖区内渔民的就业压力,促进了渔民增收致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按规划逐年扩大海洋养殖规模,打下坚实的农业生产基础,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助力渔民转产转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为咱们汕头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通过第一产业延伸至第二三产业,未来发展海产加工,预制菜等产业;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渔旅融合休闲渔业,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黄佳平充满信心。
在近日召开的全区“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上,龙湖区指出,要积极引进央企、民企等力量推动海洋牧场做强做优。阶段来,新海街道认真做好辖区海洋牧场跟踪服务工作,助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去年以来,全力协助企业获批约10000亩海域使用面积。街道党工委委员陈钢表示,将持续大力培育海洋牧场等现代海洋产业,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做好联农带农服务工作,规范企业渔业养殖和海上安全管理。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支持企业扩大生产,以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