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汕头濠江)项目建设,落实濠江区“百千万工程”,促进跨域教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4月11日,濠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携手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科创学校,在汕头金中南滨学校创造节期间,开启“活力课堂,融合发展”主题教研活动。全区初中化学教师齐聚南滨,共同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化学课堂的创新路径,为省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注入新动能。
【活动一】双师同课:生活情境里的化学密码
课例一、生活即课堂:皮蛋里的酸碱盐探秘
金中南滨学校王若銮老师以一碗“皮蛋瘦肉粥”开启《“皮蛋”中的化学》复习课,将厨房中的传统美食转化为化学课堂的探究载体。
学生通过AI检索皮蛋制作工艺,拆解皮蛋粉反应原理,动手验证滤出液成分,在“做中学”中构建酸碱盐反应模型。课堂打破复习课的枯燥定式,让“皮蛋腌制”成为串联知识的纽带,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归生活”。化学教研员黄少珠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巧妙地以皮蛋为切入点,将常见酸碱盐的知识融入其中,其将枯燥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课例二、茶香融科学:茶艺中的溶液美学
深圳市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科创学校许曼琪老师展示《探秘泡茶工艺》,上演传统茶艺与化学知识的奇妙碰撞。识茶辨类、泡茶观色、品茶析理、制茶探因,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在飘逸壶冲泡中理解“溶液浓度”,从茶汤色泽变化解读“溶解度曲线”,借Plickers智能卡牌实时反馈学情。当茶香氤氲课堂,溶液的组成、特征与应用自然融入探究,既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又赋予科学知识温度。
这节课设计新颖有‘味道’,用传统茶艺串联知识,展现创新思维,让知识在实践中‘活’了起来。这样的课堂,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期待未来更多这样精彩的课程,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活动二】AI赋能:从教学到评价的全场景革新
深圳市科创学校黄海容老师带来《AI赋能初中化学教学与评价》专题讲座,深度解析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多元应用:从智能备课、学情分析到个性化作业设计,从图像识别批改实验报告到自然语言处理优化教学反馈,全方位展示“技术+学科”的融合可能。
黄海蓉老师认为:“AI不是颠覆者,而是教学的‘增效剂’,教师需善用工具破解痛点,同时警惕数据偏见与思维惰性。”干货满满的分享为教师打开数字化教学新视野,引发对“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深度思考,为打造“活力课堂”提供新路径。
【活动三】跨域共研:众行致远,共绘教育新图景
总结阶段,深圳市科创学校刘玲主任、金中南滨学校杨小华副校长、教研员黄少珠老师共话教研。一致认为,跨域课例展现“生活情境化”“问题驱动化”“技术融合化”的多元实践,为教师突破地域局限提供新思路;跨域交流带来多元教学风格,拓宽教学新视野;AI技术的深度应用提示教师需加快数字素养提升,在新课标落地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创新。
当化学课堂遇见生活智慧与科技力量,教学便有了无限可能。濠江区初中化学教研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深耕“活力课堂”建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点燃学生科学兴趣的火种,在融合发展中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