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镇红色资源丰富,全镇共有11处革命遗址入选《广东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名录》,而在大陂村、大溪坝村、虎白坟村之间的飞鹅山,就有着红场广场革命旧址和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处红色迹地,它们共同筑起革命记忆地标,让人们时刻纪念在大南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精神火炬。
红场广场位于红场镇飞鹅山下的赤竹丘。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为宣传发动群众,在这里辟建了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广场,中间有一巨石被作为天然阅兵台。巨石正面镌刻“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还凿有16级石阶方便登上阅兵台。1931年5月17日,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将广场命名为红场。从此红场广场便成为苏区军民的政治文化中心,练兵、阅兵、集会及文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红场镇原称石船,1961年,正是为纪念红场革命旧址而改名红场。1979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把大南山红场广场革命旧址列为广东省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而在不远处,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昂然矗立,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原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1日在飞鹅山北麓建立了纪念碑。1988年4月大南山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林俊豪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场镇稳步推进文物修缮工作,对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保护、英雄石洞、红军医院等遗址进行改造提升,还原当年红军在革命老区生活、学习,训练的场景。打造“重温革命史”“重走红军路”“洞见初心”3条党员教育路线。创建3A 景区红场大南山红色旅游景区,并推进4A景区创建工作,将红色迹地串珠成链。
阶段来,红场镇围绕区委赋予的“以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地、山地特色林果旅游城镇”定位,深挖红色资源底蕴,全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从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英名,到红场广场斑驳砖石中凝固的呐喊,每一处遗址都是“行走的党史教科书”,保育和活化,也让越来越多人自发参与到守护这些精神地标的行列中来。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林俊豪还表示,改造提升后,红色迹地进一步得到保育活化,红场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得到优化,现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主要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校师生和普通游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