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裂缝中的守候者
在汕头西堤公园的入口处,一棵大树“孤独”地伫立于此,斑驳的树影与错杂的根系交织,被网友称为“孤独的树”。这棵树所在的位置,正是近代汕头开埠的时空坐标原点——西堤码头,它见证了华侨漂洋过海的离愁,也凝视着城市更新的巨轮,随着时代变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又悄悄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今,在汕头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中,西堤片区迎来新的历史使命,从“那片曾紧邻海岸的斑驳旧楼”蜕变成“广阔的绿地与井然有序的停车场”,承担着城市之肺和小公园文旅保障性服务的重任。
随着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再次踏足西堤片区,“孤独的树”重新焕发新生,成为来此游玩的“打卡点”之一。
年轮刻录中的参与者
“孤独的树”所在的西堤码头,是清咸丰十年(1860)汕头开埠后首个现代化港口。此地被广义称为西堤码头,它包括“怡和码头”“太古码头”“汕潮揭码头”等,是近代中国三大海港之一。汕头开埠后,因港而兴,汕头因此乘上时代的巨轮高歌前行,港口的繁忙促进汕头当年的繁荣。汕头曾经是整个粤东地区的中心,作为当时南中国与东南亚甚至欧美商品贸易的一个重要集散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每年有十万多移民从此地远赴海外谋生。留在祖居的亲人与海外侨民的特殊纽带——“银信合一”的侨批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而这里也成了当时侨批的集散地,在西堤码头附近的老城区聚集了银信批局大大小小近百家。
西堤码头虽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时代印记却不会消逝,为小公园乃至整个汕头潮侨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造升级中的见证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堤码头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2020年3月,西堤片区进行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汕头人所熟悉的大洋水产市场、1860文化创意园、潮汕活海鲜批发美食城等一代人的记忆陆续拆迁,不少曾经的“西堤人”也已搬离。
如今,西堤片区样貌已截然不同。当便捷的停车服务与生机勃勃的树林绿地相遇,这片崭新的“城市客厅”,处处散发着惬意与悠然,绿意与温馨扑面而来。而这棵树作为原地保留的生物地标,与礐石大桥遥相呼应,构建起独特的空间对话,在它们的见证下,西堤“城市客厅”完成了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新的魅力之地。
当晨雾再次漫过西堤片区,“孤独的树”的影子正指向海平面外的风景。它不再孤独——不少市民游客在此留影,他们的镜头里不仅有树的沧桑,更倒映着百年华侨史的光影流年。同时,这棵“孤独的树”,也将和“番客街”一起,共同凝聚起广大华侨华人的寻根情结,承载着他们落叶归根、重温旧梦的深切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