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参加第八届“华夏衣裳·岭南服饰(抽纱专题)”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岭南衣裳学术论坛的教授、专家学者们齐聚潮阳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潮阳抽纱非遗保护与创新进行交流。
来自清华大学、青岛大学服装学院、塔里木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中法时尚服装设计中心等院校的教授、专家学者们一同参观潮阳抽纱、山东抽纱、天津抽纱等工艺、服装服饰产品展厅,详细了解潮阳抽纱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种类纹样、发展现状等,并就如何加强抽纱技艺保护和传统工艺创新、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在保护抽纱技艺本真性的基础上,激活其创新活力,推动传统工艺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玺增表示:“参观了抽纱的小型展览,感到非常精美,工艺也非常精湛,我觉得非常能够反映当地纺织服饰手工精湛的技术和文化,它的文化历史底蕴非常丰富,而且在产品设计上、纺织品设计上也非常精美,和现代生活融合也非常好,有时候我觉得潮阳抽纱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在悠久的同时,还能够为现代生活服务,和当代生活能够结合起来,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觉得无论是对非遗的传承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法时尚服装设计中心主任、设计总监陈巍表示:“这次聚集各家所长,虽然是不同门派,但它们的共同点一定是表现所有能工巧匠、绣娘的慧智兰心。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当然是最喜欢潮阳的,因为潮阳的(抽纱)更加秀丽、更加精潮、更加精美。我想作为一位当代设计师,我的想法是让传统的非遗不要被消失,让更多人年轻人或者走过、历经很多服装不同时代,我觉得非遗在当代有焕新的设计,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手艺也不要被人忘记,很多传统手艺人不要放弃最擅长的非遗。”
潮阳抽纱工艺历史悠久,是潮汕抽纱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被誉为“南国名花”。潮汕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以刺绣的垫凸和抽通为特点,又以多层镂通和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为特色,巧妙运用多种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抽纱制品既具有较高的工艺欣赏价值,而且是日用商品,风格独特,格调高雅,盛产不衰,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潮阳抽纱技艺于2025年列入潮阳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