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正如乡村振兴志愿者们,他们从大学象牙塔奔赴全区乡村大课堂,踏上了新征程,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开展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所长,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潮南土地上,在基层广阔天地中贡献青春力量。
黄楷杨:感知家乡脉动 投身“百千万工程”
黄楷杨是成田镇西岐村人,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在陈店镇人民政府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餐饮场所燃气监管、占道经营管理等工作。平时,黄楷杨还积极响应镇团委的号召,身披红马甲,化身爱心使者,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
返乡大学生黄楷杨表示,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家乡团区委的带领下,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当中,如:入户宣传“门前三包”、“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检查、道路交通劝导、农村“四清一种”等等。同时,通过亲身参与,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他充满自豪感与归属感,也意识到身为家乡的一分子,更应肩负推动家乡发展的使命。
谈及家乡的变化,他认为环境整治功不可没。近年来,潮南大抓典型示范,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提升示范线路,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提升镇域发展实力,推动乡镇焕发新生机。各村墙绘斑斓,老房子统一立面改造,村里“颜值”大增。黄楷杨切身感受到家乡“大变样”的幸福感,也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返乡大学生黄楷杨说:“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家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曾经污染严重的练江,经过治理,如今水质持续改善,沿岸植被和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绿道、公园等休闲设施增多,如今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黄楷杨还回忆起小时候对走街串巷的民俗文化——“英歌舞”的好奇,如今,节日时最想看的就是民俗表演。他表示,未来希望这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
返乡大学生黄楷杨说:“希望我们西岐英歌舞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友人看到西岐英歌舞。”
黄吉妹:当好乡村振兴讲解员 助力家乡“百千万”
黄吉妹是胪岗镇泗黄村人,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潮南,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目前,她在深圳驻成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担任活动讲解员。服务期间,黄吉妹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系列培训19期,书法民乐公益课44堂,服务人次约1000人;引入高校资源推动乡镇发展,对接高校大学生“百千万突击队”4队近30人;协助举办各村“百千万工程”宣讲活动,用家常话讲好“百千万工程”故事,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黄吉妹说:“在服务期间,我深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紧抓分配到的重要项目,协助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做好成田镇党群服务中心系列培训的保障对接工作。”
在黄吉妹看来,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和非语言沟通技巧,还需要具备深入挖掘当地文旅史实资料、了解历史故事的能力。而正是在这种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让她深刻感受到家乡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黄吉妹说:“东盐村的振兴蝶变是最明显的,基础设施、外立面墙绘等等,都在逐步地完善。此外,郑正秋故居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上盐村的名声也是红出了潮南区。现在大寮村的国家级非遗大寮嵌瓷,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机会。希望我们广大青年志愿者们,可以更加积极地融入潮南区的“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展示我们的青春力量。”
李洁雲:深耕乡镇工作 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10月毕业于五邑大学的李洁雲参加了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志愿者(山区计划),返回家乡潮南,成为了驻仙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名志愿者,日常工作涵盖镇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以及“百千万工程”宣传活动的策划执行等。一年多来,李洁雲参与了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四点半+”生物课堂、书法课堂、手工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次不少于950人。此外,在发放“百千万工程倡议书”、慰问走访防返贫监测户、跟进工作队各项目进度情况等工作中也少不了她的身影。
驻仙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志愿者、返乡大学生李洁雲说:“我们会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向村民们宣传“百千万工程”的做法,向他们发放“百千万工程”倡议书,倡议他们维护好门前的卫生,做好“门前三包”工作。我们也会自行组织卫生整治工作,村民们看到我们在打扫卫生,也会自发地加入进来打扫卫生,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道路从坑洼不平到平整干净、乡村绿地生机盎然、快递物流服务高效便利,英歌舞火热“出圈”,李洁雲细数家乡变化,她表示,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潮南的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培育、文旅融合发展“三驾马车”正齐头并进。她也坦言,能返回家乡,参与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助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经历。到基层更加深入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也让她更加明白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她也会坚定自己的服务信念,在乡镇工作中继续深耕,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力量。
驻仙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志愿者、返乡大学生李洁雲表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百千万工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其中的项目。希望在大家的不断宣讲带动下,每个人都能付出一份力量,共同为家乡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贡献一份力。
郑世涵:在基层广阔天地中贡献青春力量
来自陇田镇的郑世涵,2023年10月正式加入到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服务于陈店镇沟湖社区、统计组、潮南区文化实践中心。志愿期间,郑世涵秉持着“振兴乡村 不负青春”的信念,脚踏实地,协助镇、村开展一系列工作,如今已融入基层生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郑世涵说:“参与志愿服务期间,他参与了路面环境整治、居民和商户“门前三包”宣传,还参加了绿美广东植树活动等等。”
交谈中,郑世涵表示,家乡近年来变化非常大,看着家乡环境随着整治升级而逐渐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充满生机活力,他时常感到自豪和充实。
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郑世涵说:“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陈沙公路,在他小时候,陈沙公路还是泥泞的小道路,群众出行困难,等到他读高中的时候,陈沙公路就变成整洁的柏油路。再到他读大学的时候,更是一年一个变化,道路比之前更加宽敞,两旁增加了人行道通同时还增设交通信号灯,极大改善当地群众生活。”
镇、村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广大青年贴近群众、磨砺成长、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郑世涵表示,虽然服务期即将结束,但在此期间会继续做到“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