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新,华章日新。在正月十一新春佳节的祥和氛围中,岐山街道西陇社区迎来了庄重而温馨的“摆灯鸡”民俗活动。这是一场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对话,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践行。
2月8日(正月十一)中午十一点,西陇社区居民们挑着扁担陆陆续续集合。晨间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寒意,但现场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每年的正月十一,我们都会聚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这是我们的传统。”社区居民袁先生大早上就开始忙碌,备好黑豆、买豆心粿、扮靓灯鸡。他说:“对于西陇村民来说,每年摆灯鸡是一件头等大事,这也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我也告诉了我的儿子,希望我们能一代代能传承下去。”
岐山街道西陇社区建制于元朝年间,西陇民俗“摆灯鸡”是一项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鸡与“吉”谐音,在潮汕地区,鸡更是备受人们推崇的“吉祥物”,“灯鸡”是选用一只较大的生鸡,经过蒸熟后,在其头上和头两边插上红花(石榴花)、彩花,甚至有带漂亮的耳环、耳坠,并在其全身点上红点。西陇“摆灯鸡”是庆祝新生命的延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午十二点仪式正式开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雾与深深的情感交融。老一辈的老人身穿统一的长衫,鸣锣跪拜,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阖乡平安。红桌上,琳琅满目的供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古庙前,每一位参与者的脸上都写满了肃穆与虔诚,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当“灯鸡”摆放好后,老辈会出其不意拿出灯花,大家一拥而上,争抢灯花,抢到灯花就能获得好彩头,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万事顺遂。
日悬高天,村人齐聚,共敬生命。文化从来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一种流动的传承、一种延绵的渗透。一场庄严而温馨的潮汕特色“摆灯鸡”仪式,将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愿景汇聚成河,流向那轮红日。接下来,岐山街道西陇社区将以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继续提炼文化精神内核,传承文化精髓,建构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