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11时,龙湖区有爱长者饭堂飘出了饭菜香,老年人陆续前来就餐或打包。“最近天气冷,我每天上午都外出,到了中午可以在这儿吃上卫生而且优惠的热饭,不用回家自己洗菜、做饭、洗碗,真是太方便了!”在龙湖区有爱长者饭堂就餐的市民骆女士告诉记者。
“儿女都不在家,我以前在家自己吃饭,都是随便‘对付’一口,在这个饭堂吃饭,有菜有肉有汤,还可以准点吃饭,我吃得舒心,我的孩子们也放心。”在潮南区陈店镇长者饭堂,前来就餐的“空巢老人”郭女士也表达了十分的满意。
对不少老年人而言,做一顿饭并非一件简单的小事。经济能力有限、行动不便、健康意识不够,往往造成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有不少老人总是“随便吃”“将就着吃”,让家属亲朋和社会各界牵挂在心。
如今,一个个建在“家门口”的长者饭堂,正在构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让长者可以“按饭点吃”“讲究地吃”,吃得健康、吃得幸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要民生工程,事关老年人福祉。近年来,汕头把建设长者饭堂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加快推进,今年初,我市把提高长者饭堂服务覆盖面列入了2024年十项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66家长者饭堂,实现六区一县全覆盖,今年新增83家。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开办长者饭堂,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做好老年助餐服务这件惠民生、解民忧、顺民意的“暖心工程”。
慈善机构公益性运行长者饭堂
在澄海区东里镇东陇村,这个10月份才新开张的长者饭堂,每到中午就有不少老年人过来就餐或打包,义工志愿者忙里忙外,几十平米的饭堂热闹起来。天气冷了,但每天中午都能吃到一餐热乎乎的饭菜,老人们有满满的获得感。
在澄海区东里镇东陇村长者饭堂,负责人刘舜花向记者介绍菜谱。
饭堂负责人刘舜花是存心东里水寨爱心社社长,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清晨就去采购食材,上午10时左右开始烹饪,到了11时,老人们就可前来就餐。“我们每餐供应14道菜,荤素搭配,都是适合老人口味的菜品。”对于因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水寨爱心社的义工团队会将餐食送至家中,这个饭堂每天要提供堂食和送上门的餐食大概有100多份。
东陇村长者饭堂是澄海区首家长者饭堂社会化运营试点单位,采取“公益性”模式,由爱心企业捐赠建设资金,澄海区民政局实施建设,村统筹管理并引入慈善组织——水寨爱心社开展运营。登记在册的特殊困难老人免费用餐,由东陇村筹集资金全额补贴;60周岁以上的长者享受“一荤两素一汤”5元的低价餐费,由水寨爱心社承担。靠着一片火热的爱心,刘舜花带领义工志愿者把长者饭堂运行起来。
澄海区东里镇东陇村长者饭堂的服务员将打包好的饭菜交给了老人。
记者发现,饭堂门口张贴有一张爱心物资的捐赠表,上面记录了水寨爱心社义工的捐赠明细。“我做慈善已经13年了,这个长者饭堂刚开始运营的时候,一部分资金是我自己出的,还有我们那些热心的义工兄弟姐妹们也帮了很大的忙,他们有人捐钱,有人捐油捐米。现在政府在办长者饭堂,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能够加入进来,一起帮帮忙。”刘舜花说道。
第三方公司市场化运营长者饭堂
龙湖区有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有爱长者饭堂则是由政府主导、第三方公司市场化运营。公司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并配套长者饭堂,饭堂除了服务老年大学的老年人,还向社会60周岁以上老人开放,设置每餐12元和15元餐标,60周岁以上老人由政府补贴每餐5元,登记在册的困难老人免费用餐,餐费由政府全额补贴。今年1月投入运营以来,饭堂已服务社区超过800名长者,平均每天中午用餐的长者超过100人。
在龙湖区有爱长者饭堂,不少老年人前来就餐。
市民吴女士和老伴每天都要去老年大学上课,11时许下课后就来到这里就餐,他们依次录入登记、点菜打饭。“这里很干净、卫生,而且是政府办的,我们就特别放心,政府还有补贴,我们每餐只需付7块钱,就能吃上这么丰盛的午餐,比起自己回家做饭,真是省心又省力。”
“这个饭堂非常好,环境整洁干净,食物也很美味。我们喜欢吃什么就可以点什么,这对我们老人来说特别方便,感觉非常好。以前,我们都是随便吃点东西,有时候去饭店吃粿条面,有时候就在家简单随便吃点。现在有了这个饭堂,我们不用自己煮饭,随来随吃,方便多了。”市民骆女士也表达了大大的肯定。
龙湖区有爱长者饭堂的厨师正在备餐。
“我们现在长者饭堂的服务对象主要有几个群体:一个是龙湖老年大学的学员,另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有爱老年大学的学员,还有就是周边这些居家老人。对于周边2公里以内行动不太方便或者是8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还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我们所有的食材都是当天新鲜采购的,每天大概有十种菜色,有荤有素,都非常适合老人家的口味。”龙湖区有爱长者饭堂的法人陈捷燕告诉记者。
有爱长者饭堂还探索“长者饭堂+”模式,设置了包厢、KTV,让“长者饭堂”成为集餐饮、娱乐、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长者饭堂”不仅“管饱”还能“养老”。“有一些老人在这用过餐后,觉得我们的饭菜好吃,服务态度也好,他们就叫上子女,或者朋友,到这里的包厢家庭聚餐或生日聚餐,还可以唱唱歌、聊聊天。”有爱长者饭堂负责人林晓佳介绍说。
“这样也是丰富经营模式,让这个长者饭堂能持续运营下去。”陈捷燕补充道。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长者饭堂
潮南区陈店镇的长者饭堂则是利用了明德学校这一民办学校的配餐优势,得以顺利建立。饭堂位于明德学校西门处,是划分学校餐厅的一部分区域建设而成,形成“空间独立、资源共享”的模式。
潮南区陈店镇长者饭堂的志愿者暖心服务,老年人们舒心用餐。
饭堂的服务对象涵盖了陈店镇的五保户、低保户以及长者饭堂所在的上乡村的空巢老人,共50多人。饭堂配备有厨师和专职服务员,还安装了电视机、消毒碗柜、空调等设施,让老人们用餐环境更便捷舒适。得益于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长者饭堂除了节假日外,每周7天都对外开放,提供堂食服务。每天中午11点过后,老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一边品尝美味的饭菜,一边欣赏着潮剧,氛围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家长组成志愿者团队,轮流在饭堂开展志愿服务,他们热情接待老人、帮忙打饭,细心服务老人用餐。
为了照顾牙口不好的老人,饭堂特地准备了一把专用剪刀,如果老人有需要,服务人员会将食物剪成小块,方便老人咀嚼。这一贴心的细节,让老人们深感欣慰与感激。郭女士满脸笑容地连声夸赞道:“这里的志愿者和服务员态度真好,不仅会帮我们把食物剪成小块,还会帮忙剥虾壳。每餐都是荤素搭配,好吃而且营养均衡。”
“我们这个长者食堂,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设施设备来运营的,从采购食材、验货、处理、初加工,到烹饪、出餐,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按照学校的标准流程来执行。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尽量把食物炖烂、剪细,让老人们容易咀嚼、容易消化。”饭堂负责人简俊钦说道。
多元力量参与 办好长者饭堂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五保低保、单人户、空巢家庭等现象日益普遍,居家养老长者的吃饭难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难题。如何推动养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成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任务。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做饭难、就餐难问题,自2016年起,省民政厅在广州等地探索建设长者饭堂,以解决特殊老年群体的用餐问题为重心,通过跨部门合作、资源整合,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省已运营超过3500家长者饭堂,累计服务老年人超4500万人次,不仅有效缓解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还逐步向社区内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扩展,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市场服务和社会化照护。
在此基础上,汕头市结合“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动员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设置长者饭堂及就餐服务点,初步构建了“中心城区10至15分钟、外围城区20至25分钟”的助餐服务圈。在运营机制上,我市建立了“政府补贴建设运营、集体经济补充、慈善捐助参与、志愿服务助行”的多元化资金筹集和服务支持体系,政府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餐1至5元不等的餐费补助,再通过筹集慈善捐赠资金、组建助餐志愿团体等方式,支持长者饭堂运营,降低成本,促进长效发展。此外还统一了长者饭堂的视觉标识,进一步规范老年助餐服务。
经过近年的探索,我市根据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龙湖城区模式”和“澄海农村模式”两类运营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其中,“龙湖城区模式”主要依托城区餐饮企业聚集优势,通过养老服务机构配设食堂现场制作并提供堂食服务;“澄海农村模式”则结合人员聚集用餐数量少的特点,主要依托中央厨房、餐饮企业或机关食堂的配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办好这一民生实事,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人们都非常高兴,希望长者饭堂能越办越好!”骆女士说出了广大老年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