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了《汕头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我区的“里前东京丸制作技艺”“达濠墨鱼卵粿制作技艺”“五子衍宗酒酿造技艺”3个传统技艺类项目入选。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项目吧!
里前东京丸制作技艺
东京丸是一种潮汕人叫“东京薯”的淀粉,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制成的小圆子食品。东京薯,学名竹芋,又称“冬粉薯”。其根部结薯呈纺锤状,又像冬笋而得名。原产于南美洲,已有七千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自清代开始从西印度群岛传入,在华南各省均有栽培。其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取淀粉,有药食功效。《汕头市志》中有潮汕地区种植东京薯的记载。
里前东京丸制作是在每年冬季收获的东京薯,经去皮、磨薯、洗粉、沉淀、筛粉、摇丸、晒丸等七道繁缛而细致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该技艺在里前村民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传承。
东京丸,性凉、甘淡、无杂味,具有清肺止咳、清热利尿、润肠解毒的药食功效。过去,位于穷乡僻壤的里前村,农户种植东京薯作为主粮的补充。他们制作成东京丸后,或为自家节俗之用,或作为馈赠亲友的手信,或作为商品进城入乡沿街叫卖。该村的东京丸因做工精细、质地纯白、耐存放而声名远播。
达濠墨鱼卵粿制作技艺
墨鱼卵,亦称墨斗蛋,是雌墨鱼体内的缠卵腺。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古籍《梦溪随笔》、《随园食单》都有记载,古时被称为“下八珍”之一。
将墨鱼卵制作成香喷美味的墨鱼卵粿,可谓濠江人的创造。其制作技艺是将墨鱼卵剥去外膜,捏成泥后加入水淀粉搅拌成浆糊状,加入适量的青蒜末和味精,搅拌均匀,将配比好的盐水淋上后,用手掌快速搅翻,直至“膨化”成表面光亮,墨鱼卵浆糊不黏手为止,将“浆糊状”变成“粿”。食用时再切成片,用慢火油煎即可。也可冷藏保鲜。
早在清光绪年间,达埠人梁幼晶,在达埠生祠旁开设“晶合号”食肆。其制作的鱼丸、墨鱼丸、墨鱼卵粿、姜薯桃等特色美食,备受达濠食客的喜爱。其中,“墨鱼卵粿”的制作技艺由梁氏家族五代传袭至今已130多年。这一地方风味小吃从早期的沿街叫卖,发展到今天濠江区“晶合号”各家酒楼、酒店的“招牌菜”,成为濠江区独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五子衍宗酒酿造技艺
药酒的酿酒技艺是中国酒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其中,五子衍宗的方剂,最早见于唐代的《悬解录》书中的记录。其“五子”组方是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五味带“子”字的中药。历代医家依照“五子衍宗”古方配制成蜜丸、或浸泡药酒等,是中医补肾固精助肾阳的经典名方。在历代传承中都有所改良,相沿袭用,广为流传。
清道光年间,潮阳县招收都埭头村(今濠江区埭头社区)人黄文客在外乡得“五子衍宗”古方,并按方剂泡酒以自用。至光绪十五年(1889),其子黄荣宗在村里办酒坊。开始浸泡五子衍宗药酒售卖。随后将此“五子衍宗药酒”的浸泡技法传授给子孙后代。
运用古代的“本草入曲”酿酒法,经发酵、蒸馏的酿制技艺,成功生产出保健类露酒的“五子衍宗酒”,其酿造技艺是药酒酿制技艺的突破,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科学文化和保健药用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