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区作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发展的核心区域,印刷包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四成以上。目前,仅“四上”企业就业人数即将近十万人。
2023年3月,“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在金平区落地以来,金平区人民法院与区总工会深入参与金平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建设,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成果,根据劳动争议调处阶段的不同特点,精准发力,打造全方位劳资纠纷化解机制。
前端预防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位于金平区北部、东临韩江的岐山街道,辖区内工业企业密集、流动人群密集,是金平区产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密集聚居区域,辖区内劳资纠纷态势复杂。金平区人民法院岐山法庭与辖区街道办事处、工联会、社区等组织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做好群体性纠纷的重点预警、风险预判和立审联动。2023年10月,岐山法庭辖区内一机械公司曾某在工作时摔倒去世后,劳资纠纷矛盾一时难以调和,岐山法庭法官灵活运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在辖区街道工联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提供专业法律指导,与劳动者进行良好沟通,最终促成劳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引下,金平区人民法院与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在我区产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分布的街道、社区设立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巡回服务点,广泛应用“粤公正”等诉讼服务平台开展网上音视频调解,提升“劳动云法庭”覆盖面,实现劳动者“家门口”的诉讼服务模式,在诉前共同化解的劳动纠纷就已有57件,同期仅有214件劳动纠纷最终进入诉讼程序。
诉中提速
持续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感谢法官把我们三个人的案件一次性都成功调解了,这下我们可以放心回老家了。”在金平区人民法院岐山法庭的联调工作室内,经过案件承办人的当庭调解,用人单位当场将赔偿金支付给三名劳动者,这场长达两年的劳动纠纷终于一次性化解。这是金平区人民法院充分凝聚诉调对接合力,持续加大诉中调解力度的一个缩影。按照“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金平区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劳动纠纷案件,采取同一承办人统一集中办理的方式,有效保证同案同判、提升案件审理效率,对于进入诉讼阶段的劳动纠纷案件又无法调解的纠纷,尽可能通过速裁快审方式高效审结。
2023年8月,受母公司经营困难影响,在汕头市经营的某公考培训机构也出现了与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该公考培训机构由于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将6名劳动者诉至法院。在综合分析研判各方诉求后,案件承办人发现双方只是对欠发工资、解除劳动关系产生的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数额和支付方式存在争议,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案件承办人充分利用金平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建设成果,邀请区总工会职工权益部工作人员参与,在充分考虑母公司财务状况的前提下,组织各方代表就如何支付被拖欠工资及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进行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分六个月向6名员工支付各项工资、补偿金近30万的调解意见。
自金平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立以来,金平区人民法院诉中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接近五分之一。
末端发力
充分延伸审判职能作用
“纠纷化解在一线、矛盾不出厂。这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常态。”在粤东最大的工业园区——金平工业园区的普法现场,一名企业负责人热情地向金平区人民法院和金平工业园区工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以来,金平区人民法院与金平区总工会已经共同深入企业、街道村居一线就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民法典宣传活动等主题展开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三十余场。同时,金平区人民法院进一步开展个性化用工合规培训指导,提倡企业工会实质参与纠纷化解,形成自治力量。2023年4月,岐山法庭在调解一批横亘数年的租赁合同纠纷时,发现欠租已久的文创企业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营问题,案件承办人敏锐意识到在后续经营过程中易衍生群体性劳资纠纷,在调解过程中邀请区总工会有关工作人员参与,及时解答在用工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引导该企业合法合规处理劳资纠纷。
当前,金平区劳动争议案件具有类型复杂、诉求多样、外来务工人员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群多的特点仍将保持,金平区人民法院及区总工会将继续按照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总要求,深入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充分发挥区人民法院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和区总工会组织协调职能作用,持续化解劳动争议,充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金平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劳动司法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有效护航金平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