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自魏晋开始,重阳节气氛日渐浓郁,
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
重九之日,九九相叠,思念亦重重。
登高远望,喝酒赏花,可有故人入梦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思亲的经典语录。
一种思念,两处怀想。诗人遇佳节良辰,倍加思亲,远在家乡的兄弟又何尝不是如此,登高远眺,唯盼平安。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越是佳节,思恋越重,秋风萧瑟,落花满地,孤身一人独过佳节,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写尽重阳的忧伤。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暮秋时节,处处冷清,内心孤独冷清之情油然而生;重阳佳节,无人送酒,一起解忧,一起赏菊,而年华老去,却无知己相伴。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采桑子·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绝塞秋深,一片肃杀萧索景象。遥看故乡,长路迢迢,看着南归的大雁,更添寂寥和思恋。
《旅中过重阳》
唐代·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
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重阳佳节,漂泊异乡,登高远望,满目荒凉,更加思恋旧友,故乡的菊花,如今又在为谁绽放。
《重阳夜旅怀》
唐代·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为感受重阳节的气氛,喝酒赏菊,本想一醉解千愁,谁知酒醒后更添愁。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氛围,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写出秋景胜春光,独步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