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潮菜看汕头,虾蟹肥美在金平”这样的说法,汕头的老百姓并不陌生。2021年,金平区水产养殖面积约4.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7620吨,总产值2.15亿元,水产养殖已经成为金平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而鮀莲街道牛田洋是水产核心发展区域,具有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主要养殖鱼虾蟹等水产品。来自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西牛田洋的大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东斌,2010年留学归来后,便成为一名跟随父辈步伐投身水产养殖的“渔二代”,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为推进牛田洋水产现代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专注科技创新,打造现代产业园
“85后”的林东斌在海外留学归来后,便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接手后,林东斌运用现代智慧农业技术,采用“公司+农户+标准化+互联网”的产业链条化发展思维,探索实现了“养殖—推广—深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做大做强鮀莲街道的水产养殖业。
“以前牛田洋水域以土塘养殖为主,属于粗放型的养殖方式,存在产量低下、配套不足的情况。”林东斌说道,“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意识和养殖技术方式的改变,水产养殖已经逐渐从粗放型转变为精养型。”根据水产养殖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我国推行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要求,林东斌带队开展多项省市科研示范与技术推广项目,不仅解决汕头市围垦区养殖的技术瓶颈问题,还提升众多养殖农户技术水平。公司的“对虾生态混养模式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了省、市多项科技奖励。
在林东斌的带领下,大顺实业有限公司三年内逆势而上,稳扎稳打,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培育了青蟹、白对虾、七星鲈鱼、近江牡蛎等多种牛田洋片区特色水产品,产品质量优良,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白对虾的亩产值最令人惊喜,从过去的三四千元提高到了九千元,甚至达到一万元。产量翻了几倍,产能收益极大提高,去年大顺实业公司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
与此同时,林东斌与其所在企业通过总结科研技术成果,联合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制修订了《对虾质量》《对虾养殖技术规范》《锯缘青蟹质量》《锯缘青蟹养殖技术规范》等农业地方标准,为全市普及标准化养殖提供了接地气的经验,同时为设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奠定了实践基础。
林东斌表示,他将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在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优化产业配套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把握时代风向,带动农产品新探索
清明前后,正是位于汕头牛田洋的大顺海鲈养殖基地开始投产的时节。这也到了林东斌最繁忙的时候。作为一家科技型养殖公司,大顺实业有限公司在牛田洋西围约200亩的水域上试养海鲈,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科学试验。林东斌认为:“牛田洋的水域和地质条件都接近珠海白礁,双方都是出海口、都是半咸淡水,而且都属于泥塘土塘类型,并且海鲈产值大大高于现在我们培养的鱼虾。那为何人家可以发展起来鲈鱼生产,我们不可以呢?”
然而真正开始养殖海鲈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林东斌面前——如何打开销路。直到近些年,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的提高,以及“宅经济”的兴起,预制菜的需求得到不断扩大,这让林东斌看到了突围的路径。乘着预制菜的产业“风口”,林东斌与省内一家从事预制菜制作的企业达成合作,由他们公司负责包收养殖的海鲈,打造成预制菜,顺利解决了海鲈鱼的销路问题。
而这一尝试也为牛田洋水域更多农户的增收致富带来新鲜经验,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
心系家乡发展,改造绿美乡村
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林东斌一直心系家乡,常欲报效桑梓。在得知莲美社区正在开展“绿美行动”并计划打造牛山头自然生态廊道后,林东斌立刻找到社区干部,表态要以实际行动支援项目建设。雅致的拾翠亭、古朴的月渡桥建了起来,翠绿的树苗、娇嫩的花草也种了起来……曾经脏乱差的废地荒沟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自2022年成为汕头市金平区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会员后,林东斌连续两年参加汕头市、金平区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并为汕头市关工委的培训工作提供支持。2023年12月,林东斌当选为汕头市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理事会理事,今年1月,又当选为金平区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副会长,继续“双带”,在带领村民产业致富、乡村建设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东斌向汕头大学学生介绍七星鲈鱼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