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兄弟现有的宅基地是从父辈那里承继而来。在该社区,宅基地的格局大多为长方形的构造,一般都会建设成内、外两间。陈家兄弟的房产也不例外,依照最初的分家协议,陈二哥分得外间,陈小弟分得里间,并且约定东门楼由双方共同使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兄弟俩一直使用东门楼进出。后来,陈小弟认为原先的约定对彼此的生活都造成不便,遂向陈二哥提议将原厝地对半划分,双方各得里间和外间的一半。然而,每当陈小弟提议,却总是遭到陈二哥坚决反对。为此,原先亲密无间的两兄弟总争吵不休,亲情在屡次争吵中逐渐消磨,以往两家人团团围坐喝茶聊天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多次的争吵无果,让陈小弟有些丧气,为了不再与二哥争吵,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便利,陈小弟决定自己另开一道门。本以为此事就此了结,然而,近期陈二哥在对自家宅基地进行装修改建时,全然不顾先前的约定,超出了东门楼的范围,且未按约定预留东门楼。这可让陈小弟忍无可忍,他直接冲到二哥家中,怒斥二哥,要求二哥停止施工,务必预留出原先约定的东门楼。然而二哥心意已决,岂是陈小弟几句话就能勒令其停止的,双方从最初的言语交锋,逐步升级至激烈的肢体冲突,局势愈发紧张,随时一点即燃。
正当双方怒目圆睁,准备大打出手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原来是社区网格员、调解员到了,这并非社区工作人员的首次到访。此前,陈小弟和陈二哥因为宅基地产生的纠纷,这些年来的不和在村里早已是人尽皆知,多次激烈的争执,使得社区工作人员在获悉情况后多次前来协助调解,只是这桩事……过了这么多年,多次调解似乎都是徒劳的。
然而,街道和社区一直对这场兄弟纷争保持着密切关注。这一次,社区网格员小阮得知兄弟二人发生激烈争吵,敏锐地察觉到事态相较以往更为严峻,于是迅速联系社区调解员小陈准备上门调解。与此同时,法律明白人小郑也“闻讯而动”,急匆匆地便与小阮、小陈一道深入了解状况,竭尽全力开展调解工作。
为了更加专业、公正地解决陈家兄弟的纠纷,街道会同属地派出所,邀请了专业律师参与调解。一时间,众人齐聚陈家宅院。驻片民警小博神情严肃,刚踏入院子便说道:“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矛盾不能好好解决!”律师小张则面带微笑,温和地表示:“咱们依法依规,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调解过程中,小博以情动人,讲述着邻里和睦、兄弟相亲的传统美德,他时而轻拍陈二哥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兄弟之间哪有隔夜的仇怨,多回想回想小时候的情谊。”时而拉住陈小弟的手,目光中满是期待:“你二哥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规矩,你应当理解嘛!”
小张则从法律层面,清晰而准确地阐述了之前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他表情庄重,声音沉稳:“这份协议在法律上具有明确的约束力,但是亲情更为重要,咱们得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在场人员耐心倾听兄弟俩的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小阮和小陈满脸关切,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别着急,咱们慢慢协商,总归能够解决的。”
小郑则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类似案例,他边比划边绘声绘色地讲道:“这种情形啊,别人都是这么处理的,咱们也可以参考借鉴。”
经过众人的耐心劝导和分析,兄弟俩好似都感觉这么多年的僵持毫无意义,还损伤了亲兄弟的感觉。陈二哥涨红了脸,嗫嚅着说道:“是我太过执拗了。”陈小弟也面露愧色:“我不该如此冲动,应该好好沟通的。”
最终,在多方的协同努力下,困扰陈家兄弟十多年的难题找到了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陈家兄弟的房屋进行重新分配,预留出了共有通道,且仅作通行使用,不得占用。陈小弟也心甘情愿地向二哥作了合理的补偿。
至此,这场风波彻底平息。陈家宅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祥和,兄弟俩的关系也在经历风雨洗礼后,迎来了新的转机。此次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鮀莲街道充分发挥一站式纠纷调解化解机制的鲜活例证,也是充分发挥融合“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社区律师”+“驻片民警”的作用,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典型范本,为今后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珍贵的经验,有效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