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红场镇2024年国际茶日暨第十六届全民饮茶汕头区域活动(汕头潮南红场分会场)、第四届红场镇茶叶文化节在区委党校开展,来自各地的茶业界专家、茶商、茶农、新茶人等相聚红场,以茶会友、以茶会商,现场集展、销、品、赏、逛于一体的主题特色活动在吸引八方来客的同时,也让红场借着这股“茶”风再度出圈。
上午九时许,一出《红星映照山茶香》的茶艺好戏正式上演,广东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林伟秋,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理事张凌云,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莹莹,区领导杨晓等领导嘉宾与各方茶友共赴一场风雅之约,在观看茶文化表演同时品茶香茶韵,共谋合作发展。
杨晓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到场的来宾和茶农茶商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潮南将围绕茶产业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完善茶园设施和规模,加大产销对接平台建设,以科技赋能发展茶产业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茶叶品牌形象,诚挚邀请企业家们、茶客们以茶为媒、共叙友谊,品味、投资、发展红场山茶。
汕头市潮汕功夫茶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张燕忠说:“红场镇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茶叶,生态非常好。茶叶的农场检测数据也非常好,表明它的生态很优越,同时茶园农场管控也是做得非常到位,所以它整体茶的质量是很有优势。”
此次活动由中国茶叶学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汕头市总工会、汕头市农业农村局、汕头市潮南区总工会、汕头市潮南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红场镇委员会、红场镇人民政府承办,作为2024年国际茶日暨第十六届全民饮茶汕头区域活动的举办地,主会场将“茶、琴、诗、歌 ”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展现革命老区红绿融合的魅力。
红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卫明表示,通过举办本次国际茶日暨第十六届全民饮茶活动,开展系列培训、斗茶评茶、交流对接活动,使本地茶农进一步拓宽思路、学习先进的种茶制茶技艺,提升茶业知名度,有效推进茶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系列活动中还延续了以往“斗茶”的传统,赛事覆盖传统土山茶类、单枞茶类和茶创新制品三个类别,18个单位和个人、31款茶样同台竞赛,角逐茶王。活动现场为“茶王”们进行颁奖,除此之外,现场还打造了茶叶集市一条街,将知名的红场鸭屎香、白叶单丛、锯朵仔、乌叶、黄旦、油柑茶等各类优质茶予以展示、试饮,让八方来客在茶市集中体验当地特色。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张凌云说:“这一届茶叶的质量比前两届有比较大地提升,尤其是土山茶,还有单枞,香气滋味都有比较大的变化。”
审者村茶农罗烈州说:“以前红场都是靠土山茶,现在有乌叶、东方红、八仙、鸭屎香等新引进来的品种。”
汕头市芝香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楚和说:“我主要就是做创新茶叶,想把红场的茶更好地推广出去,这边的油柑茶是用红场的茶来制作的,油柑茶在市场上的销量是不错的,消费者还是认可的。”
据了解,红场镇是汕头市最大的茶叶产区,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9000亩,茶叶年产量130万斤,年产值达1.95亿元,现有广东亿筐、源生地等茶叶公司3家,专业合作社30个,作坊43个,家庭加工点237家,“石船茗”“亿筐茶”“南红福”“鑫鸿兴”“青绿”多个茶叶品牌广受市场好评。茶产业已经成为红场镇拉动民生的大产业,近4000名茶农靠“这片茶叶”生活富足。在做足“茶文章”上,除了接连举办的茶叶质量评比竞赛、凤凰单从民间斗茶赛等多项赛事,红场镇也成立了自己的茶艺队,参加各项茶艺大赛及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红场山茶制作技艺被定为潮南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茶人”返乡创业的人才“虹吸效应”持续显现,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借助“国际茶日”和“全民饮茶日”的契机,革命老区的“山茶”再度出圈,备受关注。
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张凌云说:“国际茶日和全民茶活动是推动传统文化从茶文化到茶产业、茶科技的一个统筹发展。通过让媒体对活动过程中的报道,让我们周边的县市、包括整个广东省、甚至全国知道红场,知道红场有品质好的茶叶,同时红场还是一个红色旅游基地,这将促进外地的消费者及游客过来参观,有利于带动红场茶叶的发展,也希望各级政府、茶农能够重视起来,共同把茶产业、茶文化市场做大。”
红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卫明表示,该镇将以实施茶叶产业强镇为契机,强化茶叶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打造,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助推红场“百千万工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