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期《中国侨联工作》刊发了《侨房管家守护根魂梦,老宅古厝焕发新活力》文章,介绍我区经验。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发挥统战阵地独特优势,回应海外侨亲呼声需求,首创实施“侨房管家”服务,用活侨房资源、筑牢乡情根魂,推动乡村振兴、留住最美乡愁。
贴心考虑侨胞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侨房管家试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许多乡亲通过留学、投资、务工等渠道长期侨居或定居海外,留下的老侨房或人去楼空而长期闲置,或无人照看而逐渐衰败。侨房是侨胞“根”的象征、“脉”的传承,濠江区准确把握侨情变化,创新开展“侨房管家”服务。开展情况摸查。成立“侨房管家”工作小组,针对濠江区东湖、葛洲、凤岗等多个侨房较为集中的侨村开展实地走访和现场考察,通过座谈交流、电话沟通等形式了解掌握海外侨亲关于照看侨房的需求和建议,确立了对受委托管理的侨房采用“代管”“托管”等模式,依法进行必要的安全养护、保育活化和运营管理这一工作思路。选取社区试点。在“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东湖社区试点实施“侨房管家”服务,指导社区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开展闲置侨房普查,建立侨房专档,认证房主信息,建立房源台账,完善工作规程,实现“一房一议”“一厝一管”,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社区已有30家侨房纳入“侨房管家”管理服务,侨房得到专人定期妥善看管,侨亲能够及时掌握老宅情况变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
侨房管家挂牌
挖掘传承华侨文化遗产,精心做好侨房保育活化
侨房是维系海外乡亲和祖籍国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许多具备典型的中西合璧设计风格,积淀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美学价值,是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濠江区秉承保护传承华侨文化的理念,对典型侨房指导开展清理修复和文化提升,为“老宅古厝”注入侨的神韵根魂。打造侨文化博物馆。“德庐”是濠江旅外侨胞李月德、李喜德兄弟于1948年在家乡修筑的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独特的民居,其后人长居海外,老宅缺乏保护,逐渐变成危房。“侨房管家”服务小组在征得宅主同意后,引进专业团队对侨房进行保育活化,如今“德庐”已改造成为集党建、村史、侨务为一体的汕头市唯一村级侨博馆,内设“东湖侨史”“情系东湖”“侨连四海”“侨宅寄思”展览板块,成为反映东湖侨乡华侨奋斗史的文化展口。还原潮汕典型民居。顺琴故居是濠江一座典型“四点金”潮汕民居样式的侨房,面池而建,是具有百年历史、名副其实的“老”侨宅。房主洪华先生常年居住海外,无暇照看故居,旧屋逐渐荒废。“侨房管家”服务小组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后,修缮恢复外观样式,保护厝内彩绘壁画,安装实时视频监控,让老侨房焕发新活力。洪华先生专程录制发来视频,感谢“侨房管家”看护传承老宅,守护海外乡亲的根。
德庐(东湖侨博馆)
顺琴故居
总结完善创新经验做法,提升推广侨房管家服务
濠江区人口约有30万,而旅居港澳台和海外的乡亲就有10万,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往来,调动他们的爱国爱乡热情,关系到人心向背、力量对比。侨房是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家乡的根基,濠江区找准用好侨房这一“小切口”,持续写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大文章”。深化完善管家服务。根据侨村实际和服务程度,完善“侨房管家”工作思路,做到积极实施“看护型”、逐步推动“管养型”、个别试点“公益型”、大胆探索“运营型”,并对侨房外观做好风貌管控工作,以“一处一匾”的原则进行立牌标识,添加对侨房历史的介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东湖社区“侨房管家”成功经验为参考,制定出台《濠江区“侨房管家”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交流会,指导破解侨房产权复杂等实际困难,答疑有关法律问题和工作规程,优先推进看护型、管养型两类管家服务。盘活撬动文旅资源。对保留多家完整侨房的卓厝巷进行精心设计提升,将其与古寨门、古民居和水体等串联打造一条行程约2.2公里的侨文化浏览线路,吸引大量游客到访打卡;借助社区海外同乡会的人脉和资金资源,探索改造侨房作为文化场所、华侨驿站、侨助工坊等,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