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是汕头南澳县首个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农旅示范项目,自2023年底试运营以来,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尝鲜体验,带动当地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实现双提升。而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撂荒地,如今,这片撂荒地实现了盘活利用、为民增实惠,变身成为远近闻名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按照深圳标准点“荒”成金
据悉,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是深圳与汕头南澳共同实施的休闲农旅示范项目,范围涉及后宅镇西山农村、西山盐村、光明村,占地面积约700亩,集高科种植、休闲采摘、主题民宿、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实施多产融合发展。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
羊城晚报记者日前在走访时看到,该项目坐落于南澳县“美丽乡村风貌带”北线的起点位置,与国家黄花山森林公园相接,风景秀丽。项目现场,只见2座共8000多平方米的玻璃温室高高耸立着,温室内分别种植有樱桃番茄和草莓,通过各种智能感应器和管道、风机等设施调控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等,可谓科技感爆棚。
工人们利用工具采摘番茄。(来源: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实习生 林彤)
“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调配相应的栽培基质和营养液,科学调控光温湿条件,营造出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项目营运公司副总经理、来自深圳农科集团的刘拾生博士告诉记者,该项目全部按照深圳标准、技术、管理进行建设营运。
对于这个敞亮的玻璃温室,西山农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洪俊佳说,这个他们之前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不仅改变了他们原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方式,而且还成为了许多市民游客“打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个地块就在环岛公路边上,而且很靠近海,以前台风季经常会有海水倒灌的情况,20世纪90年代末就慢慢撂荒了,成了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地,夜里更是漆黑一片。”洪俊佳说,“深圳帮扶的这个项目不仅改变了土地撂荒状况,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周边村民小孩多了一个游玩休闲娱乐的地方,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农文旅产业融合为民增实惠
“现在经常有村民来找我,请我把他们推荐到项目这里来上班,光是报名要来当保安的村民就有12人,但项目只需要3名保安。”在提及项目给村民带来的“福利”时,洪俊佳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说,由于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加上工资待遇不错,他经常有着这样的“幸福烦恼”。
西山农村村民蓝伯是成功在项目里当上保安的“幸运儿”之一。有意思的是,在项目土地流转过程中,蓝伯还曾是一名不太理解配合的“钉子户”,经过项目方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沟通后,蓝伯的思想才发生了转变。如今,蓝伯在项目里上班,加上土地租金,一年能够增加四万多元收入。
“目前这里的固定工有10个人是我们村的,在农忙的时候我们村民也有50人左右在这里做临时工,现在很多村民有份工做,有钱赚,都觉得很开心。”洪俊佳说,项目也帮当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接下来该村将以该项目的建设为切口,探索以“合作经营+帮扶”模式开展农业休闲文旅项目建设,以“联盟化共建发展模式”推动集体产权整合,让“共享化效益分配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共富,将“融合化产业运营模式”迸发出集体经济新活力,全面助推南澳县“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项目由政府牵头主导,深圳农科集团派驻农业专业团队进驻,与后宅镇组建合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共同参与,探索出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刘拾生告诉记者,该项目二期工程已进入建设招标阶段,建成后可实现农业、旅游、研学三大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让南澳和周边地区的市民群众以及每年到南澳旅游的数百万游客,在欣赏海景、品尝美食的同时,亲身体验现代种植、休闲采摘、乡村民宿,为南澳破解旅游发展瓶颈探索新路径,助力南澳打造5A旅游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