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晚上
“月是故乡明”欢迎晚宴上
情景剧《爷爷收到一封信》
以一位孩子的角度
讲述了老一辈华侨华人漂洋过海
闯荡打拼奋斗
心系故土反哺桑梓的感人故事
剧中的“信”
便是在外的亲人寄往家乡的侨批
情景剧中的故事,唤起了泰国潮州会馆主席徐惠深儿时的回忆,几度感动潸然泪下。
徐惠深父母在家庭贫困的年代,背井离乡,远赴暹罗打拼。为减轻国内家中生活压力,徐惠深自志学之年也跟着父母出外打工以贴补家用。父母常说:“再苦再累,也要让家乡的亲人过上温饱的日子。”为此,每隔一段时间,徐惠深都会往家里写家书、寄番批。
再次想起从前父母的谆谆教诲,徐惠深仍然心怀感激之情。“看到表演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母亲。她很辛苦地养我、教我,所以想到她我就很感动。”徐惠深告诉记者。
“侨批”万里话亲情。父母的谆谆教诲,徐惠深仍谨记于心。时至今日,泰国潮州会馆主席徐惠深仍然不忘初心,爱国爱乡,不遗余力支持家乡建设。
(资料图)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
今年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批”即为“信”,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上世纪70年代。一张张泛黄的纸片跨越山河而来、穿越历史风云,讲述着一段段动人往事,寄托着一片片赤子深情。
一封封侨批,诉说着真挚的爱乡之情;
一封封侨批,见证了深厚的爱国之心;
一封封侨批,体现了可贵的重信守诺。
(资料图)
批一封,银几许
漂洋过海,辗转归乡……
侨批的背后
是一个个故事、一份份思念
亦是百年间行进的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