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六就入伏了,又到了每年敷三伏贴的时间。“伏天敷贴”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有着冬病夏治的保健作用。不过,并非人人都适宜三伏贴治疗。三伏贴常见的适应证有哪些?敷贴该注意什么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汕头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主治医师李立元。
伏天敷贴温阳通络防病治病
三伏天期间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好时期。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三伏天灸更加受到关注。三伏天灸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治疗,通过特定药物贴敷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升举阳气,扶正祛邪,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记者从汕头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了解到,每年都有不少市民到该院进行三伏贴治疗。
三伏天为什么要敷贴?对此,针灸康复科主治医师李立元表示,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出汗多,汗液本身属阴,属于人体的津液,津能生气,津能载气,当阳气随着汗液的流失而流失,更需要补充阳气。三伏天在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是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毛孔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三伏贴选取温阳通络之药物,相得益彰,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如今,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及工作压力等原因,有些人出现亚健康状态,易出现腰酸背痛、精神疲惫、免疫力低下等状况,也可以通过贴三伏贴进行调理。
三伏贴有这些适应证和禁忌
“有适应证,排除禁忌证的人群都可以来贴敷。”据李立元介绍,三伏贴的适应证大致分为四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性胃病、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还有其他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小儿遗尿等。
不过,伏天敷贴也有禁忌,李立元指出,有些人群并不适合三伏贴治疗,如超过敏体质,贴敷近3天(包括当天)出现发热、干咳者;肺炎及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以及皮肤过敏者;孕妇、2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皮肤有破损者。
若是在敷贴期间,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是皮肤瘙痒潮红难忍,起水泡等,需立即停用,可前往医院咨询。敷药当天不可洗冷水澡,饮食上力求清淡,勿食海鲜、冰饮、生冷瓜果、辛辣、荤腥及羊肉等发物,也要避免一些容易过敏的食材及药酒。
最好连续贴敷三年
“每年的药物配比常根据时令天气有作调整。”李立元介绍,三伏贴是按照时令贴的,“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后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开始了。一般按初伏、中伏、末伏这样贴,每年的时间都有差异。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夏季阳气最盛时贴三伏灸,冬季最冷时则贴三九灸,两种“节气灸”配合,疗效相得益彰,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一个疗程就是一次三伏贴和三九贴,最好连续贴3年。”李立元说。
他提醒市民,今年贴敷时间是初伏(7月16日,星期六)、中伏(7月26日,星期二)、末伏(8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