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我国防控疫病的重要法宝,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以“两清一灭”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江门”微信公众号将聚焦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爱国卫生运动,展示城乡环境蝶变,共建共享干净、整洁的健康江门。
在爱国卫生运动中锚定防蚊灭蚊、孳生地清理核心任务,多维度推进环境整治。各镇(街)、村(社区)聚焦街巷、市场、校园等重点领域。在街巷层面,为居民楼统一安装纱窗、清除杂物,整治闲置角落。在民生阵地,蓬江市场升级通风系统、规范摊位,实现“超市式”管理。校园、医院全力构建立体防控网络,清除积存垃圾及闲置盆罐等,从源头消除积水隐患,打造“无蚊环境”。针对天台楼顶等“老大难”区域,按照“先消杀、后清理、再消杀”流程作业,岭梅林屋巷空置房清理近7吨垃圾,侧贤社区闲置屋耗时22小时清运16吨杂物,每日调度60台运输车、25台铲车,日均清运垃圾约1000吨,较平时增长五成,使卫生死角变身整洁空间。以“拔钉子”韧劲攻坚重点区域,依托标准化流程保障质量,切实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
【爱卫蝶变】蓬江城乡绽放新颜值,勾勒宜居新图景
以“清源、提质、再生”为路径,推动城乡环境整体升级。推行“群众参与+街道攻坚+长效管护”模式,银泉社区三级联动引入重型机械清理天台,文苑社区整治100余栋楼宇楼顶,礼乐街道文苑社区动员居民邀请志愿者上门整治,金溪社区累计吸引5100余人参与积分制活动。乡村清理80余间闲置屋、320间空置房、231条冷巷。公共空间方面,利用无人机巡查河涌、在公园增设捕蚊器,并将旧船厂2公顷杂草地改造为开阔空地。重点场所建立“清洁+防控+长效”体系,17家农贸市场开展大扫除,校园举办“环境清洁日”,医院100%配蚊帐或驱蚊用品,企业组建“清洁小分队”。打破“单向整治”思维,以积分制激发群众主动性,分类整治不同区域,健全全链条长效管理体系,使城乡宜居度显著提升。
![]()
【爱卫蝶变】清源、提质、再生!江海“颜值”“活力”双提升
以“绣花功夫”破治理难点,通过点面结合推进多领域整治。在天台整治中,圭峰会城出动吊车清理杂物,南兴社区利用无人机精准锁定问题区域,同步整治管线、广告。乡村实施“微改造”,罗坑镇芦冲村将荒地变公园、杂草区建停车场,三江镇良德冲村建“四小园”并绘制侨文化墙画,大鳌镇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清理积水、绘宣传画,并将红卫码头打造成网红打卡地。重点场所实施精细管护:农贸市场采用“整改+消杀+共治”模式,校园开展“环境清洁日”融入教学,医疗机构完成735处孳生地排查,300名园林工清理绿化枯枝,垃圾站日均清运垃圾800-1000吨。城乡环境从“一时美”变“持久美”,让环境改善惠及民生。
![]()
【爱卫蝶变】新会:让“干净、整洁、清爽”成为民生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