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我国防控疫病的重要法宝,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以“两清一灭”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江门”微信公众号将聚焦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爱国卫生运动,展示城乡环境蝶变,共建共享干净、整洁的健康江门。
以政企联动为抓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棠下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联动机制,10月21日召开企业支援力量动员会,海目星、长华集团、锦富房地产等54家企业累计捐款逾50万元,捐赠蚊香、杀虫剂、防护服等物资价值超10万元。利华实业、荣盛、合盛(大长江)等30余家企业组建135人突击队,在一周内奔赴沙富、横江、新昌等村(社区),与镇村干部、疾控人员混编作战,开展“地毯式”环境整治。聚焦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学校市场等重点区域,构建“全域清理+科学消杀+立体宣传”三位一体防控模式,确保不留死角。
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十五运会氛围营造深度融合,全域推进环境整治。在圭峰山、江门站、新会站及主要商圈布置主题宣传景观,打造“全运皮肤”。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环境整治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通过点面结合推进多领域整治,实施“微改造”工程,将红卫码头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建设“四小园”提升乡村风貌。重点场所实施精细管护,医疗机构完成735处孳生地排查,垃圾站日均清运垃圾800~1000吨,让干净、整洁、健康、宜居成为葵乡大地的亮丽底色。
广泛发动青少年力量投入爱国卫生运动,累计开展防蚊灭蚊活动1100多场,清理蚊虫孳生地超1300处。团市委组建青年突击队,采取“敲门行动+精准排查”模式,入户宣传超2000户。各镇街团员青年融入社区网格,“手把手”协助群众清理积水容器、疏通沟渠。青年企业家落实“门前三包”,开展厂区消杀。教育系统创新推行“三小员”机制,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良性循环,累计开展防蚊知识趣味课堂322场、主题团队日活动353场。大江镇潮会村采用“无人机巡查+实地核查”模式,按照“科学评估、分类施策”原则推进治理,将卫生死角变为平整空地。通过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志愿者上门发放灭蚊物资,村内蚊虫密度显著降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典型引领深化爱卫实践,月山镇在钱岗村召开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钱岗村坚持党员带头,聚焦废旧房屋、杂生绿植等蚊媒孳生重点隐患,全面推进清拆整治。大岗村以“清危活闲”为核心抓手,精准盘活闲置土地,修缮八角楼、打造文化广场,创新“内外联动”模式激活乡贤资源,将拆后地块打造为特色场景,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月山镇将探索“卫生整治+资源盘活+产业活化”融合路径,全面排查梳理闲置资源进行功能改造,引入适配农文旅产业。
在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后,将疫情防控深化为城乡环境大提质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市58所中小学、近7万名学生化身“除蚊特工队”,银发志愿者发挥“熟人优势”清理积水,500多名返乡青年组建突击队,1000余名快递外卖小哥组成“骑兵先锋”实现防控知识“随件入户”。恩平籍华侨华人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消杀清理,捐赠价值3万元蚊香蚊片及5.3万元善款。广东省恩平商会募集6万元善款,“家庭档”志愿者用“小家”行动带动“大家”筑牢防护网络。大田镇石山村坚持蚊媒防治与“三清三拆”双线作战,采取“航拍赋能核查+入户摸排确权”模式,标注153间问题建筑实行清单管理。累计完成清拆113间,清拆后同步推进闲置土地硬底化建设,坚持“一边清拆一边发动”原则,形成“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的共建共治格局。
来源:健康江门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