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蓝小榕,在植树节前夕,带着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的重要任务,开启了无人海岛生态保护跟踪回访之行。当我来到海岛的滩涂前,眼前是补植的红树林幼苗,它们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
案件回溯:被“盆景生意”撕裂的海岛生态
案件回到2023年,吴某等8人为了牟利,搭乘快艇到珠海市香洲区无居民海岛盗挖了一批黄杨、罗汉松等野生树木作为“海岛盆景”出售,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平衡破坏。
新会区检察院联手香洲区检察院开展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促成赔偿义务人支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82160元,并委托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资源保护区管理处开展修复工作。
跟踪回访:补植的“新绿”在滩涂绽放
一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跟珠海香洲小伙伴一起去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管理处了解目前修复工作开展情况。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已将82160元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用于补种红树林,目前长势都很好。
紧接着,我们一起前往复种树木的区域。远远望去,那一片复种的红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绿意盎然。走近些,我仔细观察这些树木的生长状况。它们比之前更加茁壮,枝干愈发粗壮,叶片也更加浓密。
更让我惊喜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红树林不仅在外观上长势良好,而且在生态功能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净化了海水,为周边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整个生态系统正逐渐恢复生机。
在行程的最后,我们参观了淇澳岛白海豚管护基地,了解香洲小伙伴在淇澳担杆岛建立的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为下一步建立新会辖区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提供学习参考对象。
蓝小榕的植树节思考
这次珠海之行,让我收获颇丰。通过与各方的深入交流与实地考察,我看到了在海岛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这趟回访让我更坚定:生态保护之路任重道远。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把这次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密切关注海岛生态保护工作,为守护这片美丽生态环境贡献更多公益诉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