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立冬节气了,俗话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是也不能“盲补”,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健康提醒,以便做好入冬准备。
初冬养生三原则
养肾:少咸多苦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饮食应少咸多苦。
日常养肾三法:冷面、温齿、热足,可以护卫肾阳。
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
热足,即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养胃:少寒多温
冬季进补应驱寒暖胃。从中医角度讲,冬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如果不慎受凉,会使得寒邪内克于胃肠,导致胃肠不适。
应多吃温性、热性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养神:早睡晚起
冬季应早睡晚起,着眼于“藏”,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
建议有条件的最好睡个午觉,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冬季进补,牢记三个三
三种“菜”
白萝卜,消食清火
冬季气候很燥,人们容易火气大、情绪也易激动。在这种气候下,着点急血压更容易升高,若是适当喝点白萝卜汁可以清理内火,不让情绪产生太多波动。
白萝卜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
山药,健脾益胃
冬季适宜吃根菜,例如山药就是好根菜。山药健脾、益胃、益肺,作用缓和,不寒不燥,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平补三焦气阴。
对于肠胃功能较差的人来说,吃山药能起到较好的改善胃肠的效果。
莲藕,清热健脾
藕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补脑。冬天吃,不仅能清热润燥,还能“上下通气”,是顺气佳品。
莲藕生吃可榨汁与鲜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饮用;熟吃可做成鲜藕炖排骨。
三种“果”
冬天容易出现口干、便秘、咽疼等“上火”症状,因此增加水分、维生素的摄入更加重要,应多食一点果蔬。
甘蔗,清热润燥
甘蔗味甘性寒,是很好的“泻火”食品,有清热润燥的作用。甘蔗清凉爽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和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益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最适合冬季吃,帮你浇灭体内燥火。
甘蔗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梨:润肺通便
梨有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清热降火等功效,对于秋冬季节常见的小毛病,如热病津伤烦渴、咽喉干痛、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等疾患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梨性味寒凉,脾胃虚弱、易腹泻、手脚冰凉的人少吃生梨。
柚子:下气消痰
柚子有健脾消食、润肺止咳、下气消痰的功效。现代研究也发现,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有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帮助通便的作用。
孩子冬季嗓子干、发痒、咳嗽,可以吃点柚子。
三碗“汤”
芡实鸡肉汤:益气养胃
冷天一定要暖胃,推荐喝芡实鸡肉汤。药食兼优的芡实是养胃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功效。
可用芡实炖鸡肉或者芡实炖瘦猪肉。
板栗羊肉汤:补肾强筋
羊肉性热,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板栗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冬天进补喝此汤再合适不过了。
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疾病发展,一般一天食用50克~100克即可。
红薯生姜汤:益气润肠
红薯有健脾养胃、润肠通便的作用。搭配温中散寒的生姜,能起到益气润肠的作用。
这样一碗暖身甜汤,适合体质虚弱而大便不通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