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江门市以政府组团形式,首次应邀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
江门展区以“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组织多家优质涉海企业参加,参展规格高,体现江门海洋经济的活力与实力。全面晒出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的成绩单,亮出了江门市海洋经济的真实力。
- 展示了江门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多种誉满海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一批江门船舶企业精美的产品模型,体现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 展示的“江门三点三”文旅活动,让观众领略江门独特的滨海旅游、文化遗产与侨乡风情。
江门展区吸引各界领导、同行和媒体的关切、兴趣与赞赏,成为整个展会精彩纷呈的展位之一。
江门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把“要‘向海’拓展发展新空间”列为改革工作重点之一。借助海博会平台,江门发出了向海而兴的鲜明信号,着重融入与深圳合作的思路与愿景。重点推介粤港澳合作特色平台——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探讨在海洋经济领域共建、共享、共商、共赢务实合作的深化机制,全面深化江门与深圳海洋合作,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基地。
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的是
▼▼▼
台山广海湾万亩净地开发条件成熟,可打造大湾区新的船舶海工制造保障基地。恩平与深圳自然资源部门合作,蓝碳“深圳模式”异地推广首单落地恩平,将共同共建蓝碳资源开发与跨区域交易协作机制,打造全国蓝碳交易行业风向标。
大广海湾经济区。郭永乐 摄
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深江铁路建设,开展深江合作区5万吨级公共码头前期研究;共建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深江经产业规划、政策设计等研究;
强化产业协同,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深化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合作,加强创新平台协同共享,强化科技人才合作;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提升政务服务和跨城通办水平,打造无差别的营商环境;
优化合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学习交流、联合招商等工作机制,建立双方党政层面和涉海部门交流会商机制,不断拓展深江海洋经济发展广度、深度,为全省打造“海上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摄
江门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经济五大类28个细分产业和15个海洋主要产业中,都有产业分工与重点布局。同时,以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为支点,江门撬起了现代海洋经济产业链。
江门拥有完整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条,是广东省重要的造船基地、全省船舶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市之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均拥有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了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前三季度产业链增加值增速达54.8%,居15条重点产业链增速之首。
当前,江门在新会银洲湖区域、台山广海湾区域谋划建设1000公顷海工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这是江门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深化与深圳产业合作,更好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
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者,对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有着高标准的需求。江门可以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为深圳提供优质的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服务;而深圳则可以利用其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为江门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位于江门的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建造了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皇智尧 摄
在海洋渔业及水产品加工业方面
江门渔业总产值和水产品年总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培育出台山生蚝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门渔港经济区统筹升级改造现有四大渔港,努力打造大湾区休闲渔业与滨海旅游枢纽平台、珠三角西岸水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省级水产种业重要基地、深远海渔业基地等平台,有效支撑江门建设“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江门划定了渔业用海区和农渔业岸线,为海洋牧场建设做好空间保障。
在海洋文化旅游方面
江门海岸带分布着红树林湿地、海丝遗迹、华侨古村、渔港等,山、海、石、田、楼相映,海洋风光与陆地风情相结合,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后,江门作为深圳旅游“后花园”的效应将持续强化。
在海洋探测与观测领域方面
五邑大学组建了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创新中心、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开发中心、海洋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五大中心,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江门多个验潮站、气象水文观测站、海洋观测浮标建成投入使用,海洋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