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鹤山非遗 | 鹤山狮艺:灵动飘逸,风行世界)
醒狮有吉祥如意寓意,每逢春节,在鹤山的街头、乡村就会有“雄狮”跃动起舞贺新年。
舞狮既是精妙绝伦的民俗表演,在“狮子”的一颦一蹙、一动一静、一盼一探间,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而说起鹤山狮艺,就不得不提起一位南国醒狮的代表性人物——冯庚长。这位出自鹤山越塘的广东狮王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自幼习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底子。长大后师从在佛山开武馆的同乡冯了性,学习武艺和狮艺。冯庚长勤奋好学,善于变化创新,细心研究佛山狮艺的特点。
回到鹤山之后,他将多年学习的心得总结归纳、推陈出新,创立了体系完整、特点突出的鹤山狮艺。从此,“鹤山狮”与“佛山狮”并称为南狮的两大派别。
2007年,鹤山狮艺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鹤山狮艺:灵动飘逸,风行世界(欧蕊荣 摄)
狮型猫步灵动飘逸
鹤山狮与佛山狮,最大的区别就是步法不同,由此塑造的狮子个性、风格亦不同。
佛山狮是硬桥硬马、声势雄壮,而鹤山狮则灵巧活泼、情态可人。冯庚长在武馆专门养猫,细心观察,悟出了狮型猫步,把猫的动作与性格融合到醒狮身上,形成“八情”(喜、怒、惊、乐、疑、醉、睡、醒),塑造了“见物必疑、见青必喜、见红必惊、见桩必咬、见木必拔、见水必戏、见阶必探”的表演性格,使之既形态威猛,又步伐轻灵,表现醒狮灵活、多疑、可爱的一面。在狮形猫步基础上,鹤山狮形成“五马十八步”步法,还有“四到五法六要”的训练诀窍(四到:眼到、身到、腰到、步到;五法:注、听、爪、躲、咬;六要:戏耍、高窜、低伏、跳跃、翻滚、吞吐),构成了非常完整的鹤山狮艺步法体系。
鹤山狮采青难度极高(欧蕊荣 摄)
鹤山狮的表演也是自成体系,在表演中形成了“洪头蔡尾”“玩七星”“三出三入”“反狮被”等标志动作,更有“玩绣球”这样充分显现其灵活特点的高难度套路。
在经典套路基础上,鹤山狮的表演融入了粤剧情节,创作了《大头佛引狮》《英雄打狮》等狮舞传统剧目,极大地丰富了狮舞的表演形式与内涵。如《英雄打狮》,包括八大套路:狮子出窦、狮子出洞、狮子舞四门、狮子登楼台(上台、过桥、台上采青)、大头佛采灵芝、狮子滚绣球、英雄打狮、收桩。这是一部以狮舞为基础,带有情节的剧目,只有具备十分强大的创作力,才能让观众对这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乐此不疲。
传统的鹤山狮以采青难度高见长,采青的舞法极为丰富,类别也多。颇具代表性的有地青、高青、桥底青、螃蟹青、鲤鱼青、井底捞月青、金钱吊芙蓉青等,号称有108个青阵。
作为狮舞的核心技艺,采青是对舞狮者武功、智慧、经验三方面的综合考验。鹤山狮艺独树一帜,既有极高的观赏性,又有令人叫绝的高难度,这离不开其创立者和继承者的不懈努力。
狮头造型别具一格
除了上述特征外,鹤山狮的狮头造型也自成一派。
冯庚长结合狮形猫步的特点,将鹤山狮设定为“刘备”角色(与佛山狮的“关羽”“张飞”角色相对),改造原来的南狮狮头造型。典型的鹤山狮以青、黄色为主色调,配以青鼻、企眼、鲤鱼额、拳角、蓬花座、莲蓬眼顶、猫须面、蛤乸嘴、烂耳兜风,融入了众多猫的元素,形态更具喜感。
鹤山狮狮头造型别具一格(伊航 摄)
另外,为了表现刘备是“草鞋皇帝”,还会在狮子的鼻子到背部画两条草龙,并配上五只代表“福气”的蝙蝠,称之为“五蝠背”。具备上述鲜明特征的“刘备狮”成了鹤山狮的标志性样式。
为配合狮形猫步,在原有三星鼓、五星鼓(梅花鼓)、混合鼓基础上,创立了一套雄壮、悦耳、节奏感强的“七星鼓法”,使音乐与狮舞配合得更加默契,丝丝入扣,增强了鹤山狮艺的娱乐性、观赏性和表演性。
与周边县市相比,鹤山人民对狮艺情有独钟。鹤山常住人口超53万人,几乎每个村委会都有一个以上狮队,从事狮艺活动人员超过6000人。也就是说,每100个鹤山人就有一个会舞狮。
传承风靡海外
一直以来,鹤山市高度重视狮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开展狮艺进校园活动,将狮艺作为校本课程,面向青少年学生教授。
据统计,鹤山市委、市政府每年为社会群众和外来游客举办大小狮舞活动10多场。其中,2018、2019年春节期间举行的大型“龙狮汇”,有超过100头狮参加表演,成为鹤山一张亮丽的文化品牌。
新春“龙狮汇”(欧蕊荣 摄)
鹤山开展狮艺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传承人(欧蕊荣 摄)
在鹤山狮艺传承推广过程中,包括省级传承人冯昆杰、黄永安在内的一大批狮艺传承人发挥了积极作用。
鹤山狮艺不仅盛行于鹤山及珠三角,而且随着鹤山华侨的足迹走出广东、走向世界,在中国港澳及东南亚、北美等地区风行。
鹤山狮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屡获狮舞比赛冠军,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据说,只有鹤山狮可在狮头绣上“王”字,足见其江湖地位之高。
鹤山人李怡生把鹤山狮艺传到新加坡,发起、组织“怡怡堂瑞狮团”,当地的鹤山同乡会成立后,狮团更名为“鹤山醒狮团”。李怡生不遗余力,教授、发展鹤山狮艺,其徒弟也很有成就。如,吕耀斌多次担任新加坡全国狮艺大赛评判,还先后担任多个狮团的教练和顾问;梁肇富从15岁开始学艺,除学习狮艺外,在鹤山狮团练就击鼓绝技,享有“东南亚鼓王”之誉,曾历任10个狮团的团长、名誉团长或顾问。
近年来,海内外的鹤山狮团体交流密切,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推动了鹤山狮艺的发展,使之更具观赏性、娱乐性。鹤山狮艺架起了鹤山乃至全省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友谊的桥梁,成为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静如灵猫伺鼠出穴
动如灵猫捕鼠敏捷
说的正是鹤山狮艺
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
↓↓↓
鹤山狮艺独有的七星鼓法
雄壮威武、悦耳而节奏感强、
能配合舞狮各种程式
狮与鼓的配合
丝丝入扣,行云流水
是南狮鼓法的重大创新
欧蕊荣 摄
冯铭军 摄
欧蕊荣 摄
欧蕊荣 摄
冯铭军 摄
来源:鹤山市文化馆、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