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层治理|恩平:志愿楼长激活社区“栋”感地带)
近年来,恩平市聚焦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强化社区基层志愿队伍力量,制度化、规范化推行志愿楼长、片区长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积极作用,广泛激活社区“邻”聚力,用实际行动构建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栋”力。
发掘选配队伍
推进社区服务全覆盖
目前社会治理形势日益复杂,恩平市结合自身小区楼栋与自建房片区的分布特点以及网格划分情况,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开展了全面排摸,根据居住分布、年龄、特长等,重点从在职党员干部家属、社区“五老”、热衷公益活动的居民群众中精心发掘、选配了具有较高威信、一定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能力的志愿楼长781人、片区长512人,实现了小区楼栋、片区全面覆盖。
小楼长发挥着大作用。志愿楼长、片区长积极参与到排查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中,解决了小区篮球场硬底化、下水管道铺设、路灯安装、消防设施更新等问题。
优化工作指引
促进社区服务提升
楼长不是“官”,而是穿梭在楼栋、片区之间的“五大员”。结合社区工作特点,恩平市印发了《恩平市加强社区志愿楼长、片区长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志愿楼长、片区长的日常服务给出了一定的工作指引,引导其当好“五大员”(政策宣传员、信息报送员、矛盾调解员、物业协管员、兼职网格员),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他们发挥“熟人”优势,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入户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楼道住户的基本情况,主动联系邻里、对接社区和街道,搭起党群连心桥,将疑难复杂纠纷及时上报社区和街道党组织,力争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大槐镇圩镇社区卓悦一品小区2栋的党员志愿楼长杨健明热心为居民提供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和社区建设事业,收集在社区建设中的民生诉求,及时反映给圩镇社区党组织。同时他还是左邻右舍的“和事佬”,帮街坊们解决家长里短、调节摩擦纠纷。
随着养宠热潮的兴起,养宠问题成为居民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恩城街道河南社区志愿楼长吴健凡在左邻右舍中关系融洽、深受信任,他积极召集居民群众的力量,自发成立“文明养宠劝导服务队”,主动宣传引导居民群众爱护环境、文明养宠,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发挥“邻”距离优势
推进社区服务即知快办
志愿楼长、片区长发挥“邻”距离优势,在居民群众一线收集意见建议,与镇(街)快速形成多级联动响应,推动民事即知快办。一是共建单位合办。依托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机制、“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民情民事进行共同办理。二是“大党委”成员单位协办。对社区及党员楼道长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定期召开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优势,予以协调解决。三是镇(街)党委联办。由镇(街道)党委牵头,到社区现场办公,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办理。
近年来,恩平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且难度较大,东门社区发挥“社区吹哨、队伍报到、队伍履职”工作机制,发动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与志愿楼长、片区长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意见建议征求和政策解释工作,共征求并反馈意见建议60余项,顺利完成财贸新村、恩粮新邨旧楼改造和小区围蔽工程。
楼长、片区长们是政策宣传的“小喇叭”,志愿服务的“热心肠”,街坊邻里的“和事老”,家里长短的“万事通”,他们跑跑腿、敲敲门、聊聊天,联系着千家万户,在平凡的日常点滴中传递温情,在“钢筋水泥”的楼宇之间穿梭来回,不断演绎着平凡又温情的小故事。
(来源:中共恩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