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烧饼,源自明朝,具有600多年历史,是广东唯一一个登上《中国国家地理》的“选手”。恩平人对清明祭祖非常重视,在众多节日中,清明祭祖与春节团圆地位基本持平,恩平烧饼就是清明祭祖(广东多叫“拜山”,恩平人称之为“行山”)的必备品。
图源网络
检察机关“食”字路口守安全!
清明将至,恩平烧饼消费需求扩大,销量与日俱增,为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确保广大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清明,3月18日,恩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场监管局对辖区烧饼售卖档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联合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检察官与执法人员重点对食品经营摊位是否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散装食品标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进行查验。检查发现,辖区烧饼售卖档普遍存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未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等情形。
期间,烧饼经营者谈到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售卖烧饼。检察官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以法,使烧饼经营者认识到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保障经营者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让市民买得安心、吃得放心,经营者表示接下来会认真整改,落实食品安全法关于散装食品的规定。
检察官走访排查市场的手工散装食品
联合检查后,恩平市检察院与市场监管局开展座谈,就检查烧饼售卖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为下一步行政机关开展烧饼安全保护提供方向。
食品无小事,健康是大事,一个小小的标签体现的是法治文明社会的进步。检察机关通过联合检查,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促进规范经营,切实保护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下一步,恩平市检察院将继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群众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恩平烧饼的传说
明朝时,恩平有个叫冯德的人在兵营当官,其妻爱吃烧饼。一日,冯妻病重,冯德辞官回家照料病妻,岂料未回到家其妻已病逝。之后,冯德在每年清明时都会带上恩平烧饼去拜祭亡妻。有一年,冯德刚摆好祭品,发现一个放牛娃饿晕在旁,冯德救人心切,拜祭完亡妻后拿烧饼救活了放牛娃。后来,放牛娃做了大官,深记冯德的救命烧饼。回乡后,得知冯德已去世,于是他以烧饼去拜祭恩人,以表感恩和尊敬之意。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渐渐成了一种习俗。自此,恩平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就用烧饼作为主要祭品,并在拜祭完后把烧饼分给过路人或在附近干农活的人吃。
来源:第四检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