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随着润佳光伏电站新增容量并网成功,惠州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达到100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0.9%。“惠州已初步建成绿色低碳的电力系统,为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级注入强劲动能。”据惠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蔡景东介绍,近些年惠州供电局联合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加快建设,构建起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坚强网架,让能源消费的绿意底色更浓。
扩源绿色电力,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0.9%
“山林里、鱼塘上‘竖’起了密密麻麻的光伏阵列!”这样的新鲜事对于博罗湖镇镇和睦村村民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从欣欣向荣的工业区到郁郁葱葱的山野间,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基本形成全市集中式与整区分布式屋顶光伏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从2020年至今惠州市光伏装机容量翻了两番,而这仅仅是全市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工作的缩影。自大湾区首个全国领先地市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落户惠州以来,惠州供电局联合当地政府持续推动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热电联产等清洁能源投产并网,绿色电力不断扩源。
“现在执行启动方案第九大项第6-8小项”。2月10日,在惠州供电局调度大厅里,值班调控员袁开明正在执行埠南辅助站#1B辅变扩建工程启动工作,为惠东黄埠镇海滨的太平岭核电项目施工、调试等厂用电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有力支撑核电项目建设投产。太平岭核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50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5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60万吨。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惠州市走上了绿色电力发展之路,近三年新增装机均为风、光、水、核、气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700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的70.9%。
加快电网建设,保障绿色电力有序供应
根据惠州供电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惠州电网最高负荷889.9万千瓦,4次创新高,发挥了央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随着经济的‘回暖’,惠州用电需求逐步攀升,根据预测,2023年惠州最大负荷需求将达到980万千瓦以上。”惠州供电局运行方式的组员王毕元介绍,为满足惠州不断攀升的用电负荷需求,惠州供电局持续加大加快电网建设,支撑清洁能源接入及消纳,让绿色电力走进千家万户。
“丰达电厂二期送出线路工程基建施工,拟安排多条220千伏供电线路配合检修,通知区域内电厂做好顶峰出力准备。”据该局运行方式专责陈晓健介绍,因丰达电厂二期新投产92万千瓦机组计划于2023年度夏前并网,需新建多回送出线路接入惠州电网,为保障施工安全、推动工程进度,惠州供电局将根据电网情况确定检修工期。
“核算片区内电力平衡情况,评估系统运行风险。”惠州供电局调控中心专业人员在收到停电计划后,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将负荷转移到不同500千伏供电片区,主动协同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督促电厂顶峰出力,确保电力供应有序。
这样的场景已经是惠州供电局调度中心的常态。据蔡景东介绍,清洁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是绿电上网的“临门一脚”,惠州局制定并发布了清洁能源并网工作机制,安排符合要求的电厂并网启动,全力实现应并尽并、能并快并,2022年新增供电能力约94.6万千瓦。
除此之外,惠州在粤东电力送往广深莞佛等珠三角负荷中心主要通道上具有枢纽地位。来自粤东源源不断的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跨越山海直抵大湾区核心,加速粤港澳大湾区清洁化转型的步伐。“要实现清洁能源消纳,建设电力送出通道是关键。”惠州供电局基建部总经理陈德权介绍,当前已完成广东电网目标网架一期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建设投产14项,提升省内东西部电力交换能力约10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惠州将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惠州骨干电网建设,促进能源消费转型。预计到“十四五”末,惠州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进一步升至88.2%,基本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吕宇桦 黎凯燕 邓振彪